以高中學歷來說,社會上有非常多適合高中學歷的職業,所以最高學歷是高中並不會奇怪。我認為,臺灣的高教體系和技職體系,都應該採行相同的升學率,以便於兩種體系產生競合的關係。其中,高職採取我提出的高職兩類制,並在聯考採取技術士加分制度,其最高加分將不得超過100分。雖然,技職體系和高教體系有相同的錄取率,但是技職體系全國100名左右,就是在全國前80名以外的第三志願,因為每所學校每系平均僅錄取40名。
新生人口持最高學歷的比例,應該做適當的調整和規劃安排,以臺灣每年新生20萬人口來說,建議三級學歷制度及其以下學歷,採行我建議的學歷人口比例原則。我指的總錄取率原則,還包括夜間部和在職進修,因為學歷必須要管制發行量。
最高學歷百分比 總錄取率百分比
博士班 10% 博士班 40%
碩士班 15% 碩士班 50%
────────────────────────
普通大學 16% 普通大學 80%
技職大學 9% 技職大學 30%
────────────────────────
高中自然組 5% 高中 40%
高中社會組 3% 高職 60%
高職學科類 14%
高職技術類 28%
高中和高職是3年制,學士學位是2~5年制,碩士學位是3~4年制,博士學位是5~9年制。也就是說,碩、博士學位是3和5年者,其攻讀碩、博士比值將是2﹒67,乃自當前標準值3﹒0微降些許,有助於降低博士謀職的價值觀。學、碩士學位是4和3年者,其攻讀學、碩士比值將是1﹒75,乃自當前的標準值1﹒5微升些許,有助於提高碩士謀職的價值觀。
根據我以20萬人口為基數,每年將會招收20000個博士生。教育部於103年度的資料顯示,全國博士生招生名額為6841名,顯然得釋出8000個名額給外國人,包括:中文博士、農學博士、工學博士、管理學博士、…等。其實,同理,每年將會招收50000名碩士生,教育部於103年度的資料顯示,全國碩士生招生名額為53654名,顯然碩士生尚得釋出的名額並不多。
在學士學位階段,其建議之招生規模為10萬人,將從當前的221331人調降,其刪減幅度必需達到54﹒8%,相當於裁減為現在的半數招生人數。教育部的最新教育政策顯示,學士學位預計要裁減35%的規模,而我的建議是擴大學士的裁減量,維持碩士學位的招生規模不做改變,並增額博士學位的招生規模和對外招生。有關於攻讀碩、博士學位方面,我想臺灣人還是普遍性支持在校攻讀,其原因是念書的時候教授沒有看到,有礙於研究成果不佳會無法順利畢業。學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仍然會繼續維持在校攻讀的模式,並不會因為我的博士學位攻讀過程,而改變全世界的學碩博士學位攻讀方式。
想要節省時間,就是在校攻讀,因為全職研究。我要是採全職做研究,我的博士論文不需要花4年,但是我需要半年的驗證期,否則我不敢拿出來當博士論文。在此原則下,我估算最快是一年半,所以全職研究確實比較快。非在校攻讀是耗時間的行為,全職攻讀都無法辦到的話,何以非在校攻讀得節省時間?我提高碩、博士學位的年限,其意義就是提升碩、博士論文的標準,以使學士、碩士及博士有明顯的三級觀念。若是臺灣無法調降學士的錄取率,就必然採行我提出的16級學歷制度。
學位論文
Reference
新生人口持最高學歷的比例,應該做適當的調整和規劃安排,以臺灣每年新生20萬人口來說,建議三級學歷制度及其以下學歷,採行我建議的學歷人口比例原則。我指的總錄取率原則,還包括夜間部和在職進修,因為學歷必須要管制發行量。
最高學歷百分比 總錄取率百分比
博士班 10% 博士班 40%
碩士班 15% 碩士班 50%
────────────────────────
普通大學 16% 普通大學 80%
技職大學 9% 技職大學 30%
────────────────────────
高中自然組 5% 高中 40%
高中社會組 3% 高職 60%
高職學科類 14%
高職技術類 28%
高中和高職是3年制,學士學位是2~5年制,碩士學位是3~4年制,博士學位是5~9年制。也就是說,碩、博士學位是3和5年者,其攻讀碩、博士比值將是2﹒67,乃自當前標準值3﹒0微降些許,有助於降低博士謀職的價值觀。學、碩士學位是4和3年者,其攻讀學、碩士比值將是1﹒75,乃自當前的標準值1﹒5微升些許,有助於提高碩士謀職的價值觀。
根據我以20萬人口為基數,每年將會招收20000個博士生。教育部於103年度的資料顯示,全國博士生招生名額為6841名,顯然得釋出8000個名額給外國人,包括:中文博士、農學博士、工學博士、管理學博士、…等。其實,同理,每年將會招收50000名碩士生,教育部於103年度的資料顯示,全國碩士生招生名額為53654名,顯然碩士生尚得釋出的名額並不多。
在學士學位階段,其建議之招生規模為10萬人,將從當前的221331人調降,其刪減幅度必需達到54﹒8%,相當於裁減為現在的半數招生人數。教育部的最新教育政策顯示,學士學位預計要裁減35%的規模,而我的建議是擴大學士的裁減量,維持碩士學位的招生規模不做改變,並增額博士學位的招生規模和對外招生。有關於攻讀碩、博士學位方面,我想臺灣人還是普遍性支持在校攻讀,其原因是念書的時候教授沒有看到,有礙於研究成果不佳會無法順利畢業。學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仍然會繼續維持在校攻讀的模式,並不會因為我的博士學位攻讀過程,而改變全世界的學碩博士學位攻讀方式。
想要節省時間,就是在校攻讀,因為全職研究。我要是採全職做研究,我的博士論文不需要花4年,但是我需要半年的驗證期,否則我不敢拿出來當博士論文。在此原則下,我估算最快是一年半,所以全職研究確實比較快。非在校攻讀是耗時間的行為,全職攻讀都無法辦到的話,何以非在校攻讀得節省時間?我提高碩、博士學位的年限,其意義就是提升碩、博士論文的標準,以使學士、碩士及博士有明顯的三級觀念。若是臺灣無法調降學士的錄取率,就必然採行我提出的16級學歷制度。
- 教育部統計處(2015.01.08)93-103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