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多數人對於環保觀念不甚了解,有待主席進一步解釋環保之基本觀念。環境工程之基本議題,在於解決工業廢水、廢氣及噪音,而且皆視其為對環境之污染,亦都是屬於環保議題之一環。然而,為減輕廢水(有毒物質)、廢氣(懸浮物質)及噪音(分貝大小)降低人民之生活品質,因而擬訂一大堆國家標準來審核和罰款,從而得以避免或減輕經濟發展對於生活環境之影響。然而,臺灣多數企業並未達到歐美國家之標準,若是採取相同標準去限定臺灣企業,非常有可能造成臺灣產品缺乏價格競爭力,而導致產品賣不出去沒有利益之結果。
世界各國環保訂定之標準,其實都是在可接受之污染承受程度下,以利益衝突之最小化做法令上之應變處理。臺灣人對於人均排碳量降低標準值之反抗,無異於臺灣企業對於廢水、廢氣及噪音降低標準值之反抗,因為每年肇因於溫室效應衍生之暴雨、聖嬰現象及極端氣候,導致年均國家損失不下於新臺幣數百億元之規模。舉例來說,氣候太熱冷氣用電量更大、氣候太冷造成魚塭魚類大量死亡或衍生寒害造成農業種苗損失、暴雨導致水患或土石流、…等,之所以造成每年龐大損失之元凶就是溫室效應。
臺灣環保觀念尚處於啟蒙階段,因而環保團體會以挾持民意方式來和政府作對抗,此乃是對於環保觀念意識不足之行為。所謂之環保觀念,不是只有排放廢水、廢氣及噪音,因為此乃是小學教科書就已經學過之基本常識。事實上,每人每天都在製造碳排放量,對於環境造成巨大之衝擊無異於排放廢水、廢氣及噪音,僅僅是後者被認為是公司行號之行為,而前者卻被認為是個人對全球微不足道之影響。環保就是要和人民唱反調,絕對不是挾持民意來和政府作對抗,有所為有所不為方能提供政府和人民做選擇。國際知名環保團體都是支持者很少,但是言之有物講話十分有力道,方能有和政府談判提出訴求之機會,絕對不是採取慣用之人多勢眾手法。
世界各國環保訂定之標準,其實都是在可接受之污染承受程度下,以利益衝突之最小化做法令上之應變處理。臺灣人對於人均排碳量降低標準值之反抗,無異於臺灣企業對於廢水、廢氣及噪音降低標準值之反抗,因為每年肇因於溫室效應衍生之暴雨、聖嬰現象及極端氣候,導致年均國家損失不下於新臺幣數百億元之規模。舉例來說,氣候太熱冷氣用電量更大、氣候太冷造成魚塭魚類大量死亡或衍生寒害造成農業種苗損失、暴雨導致水患或土石流、…等,之所以造成每年龐大損失之元凶就是溫室效應。
臺灣環保觀念尚處於啟蒙階段,因而環保團體會以挾持民意方式來和政府作對抗,此乃是對於環保觀念意識不足之行為。所謂之環保觀念,不是只有排放廢水、廢氣及噪音,因為此乃是小學教科書就已經學過之基本常識。事實上,每人每天都在製造碳排放量,對於環境造成巨大之衝擊無異於排放廢水、廢氣及噪音,僅僅是後者被認為是公司行號之行為,而前者卻被認為是個人對全球微不足道之影響。環保就是要和人民唱反調,絕對不是挾持民意來和政府作對抗,有所為有所不為方能提供政府和人民做選擇。國際知名環保團體都是支持者很少,但是言之有物講話十分有力道,方能有和政府談判提出訴求之機會,絕對不是採取慣用之人多勢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