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知道我獲得大陸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似乎感到我好像是個相當稀有罕見的動物。據我所知,北大和清華招收的學碩博士生,幾乎每年都有數十人以上的入學規模。大陸自1990年代開放留學以來,光是兩校畢業生的合計人數,應該就有1﹐200~2﹐000人的規模。中國大陸的知名大學相當地多,取得大陸學歷的臺灣人少說在數萬人之規模,現在的中國大陸臺生人數約有6﹐000人。大陸自1990年代開放留學,累計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第一批臺生現年都是40~46歲左右的年齡。我現年的精確年齡是33﹒7歲,但我跟第一批臺生的年齡差距不大,那是我比較晚去大陸念書的緣故。我算是大陸學歷合法化後,去大陸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一批臺生,但我就是所謂的很突出不給畢業的類型,所以我的學習和畢業過程非常的特殊。在大陸學歷合法化後,去大陸取得碩士學位的第一批臺生,應該是在去年6月畢業了;在大陸學歷合法化後,去大陸取得學士學位的第一批臺生,應該預備在今年6月要畢業。我並不以自己的學歷獲合法化,去排斥之前未被合法化的學歷,因為我認為兩岸的學歷認知有模糊期。要是不曾有任何臺灣人過去留學過,大陸學歷永遠不可能被臺灣承認,所以在2010年學歷合法化之前的大陸學歷,都應該比照2010年後予以合法化。在2014年9月(含)之前入學的臺生,我建議中國大陸採舊標準讓臺生畢業,而臺灣也不再刁難取得大陸學歷的臺灣人。我的博士學位影響兩岸學歷的承認,而我認為我的博士學位將為中國大陸引進龐大臺生。因此,2015年9月起入學的臺生,中國大陸得根據大陸本土學生的標準畢業。
在臺灣人的洗學歷邏輯方面,臺灣職場上的主流學位是碩士學位,但大陸的碩士學位要念3年,而臺灣的碩士學位是念2年。臺灣人不願意多念一年的碩士學位,然而臺灣人不可能人人都念博士學位。因而,有可能學士學位在大陸念,但是碩士學位卻在臺灣念的情形。不過,大陸是一個大國,臺灣是一個小國,在國的大小觀念上,會產生「域」的大小問題。也就是說,先小後大是常見模式,先大後小非常見模式。要是想跨兩岸取得學歷,其唯一的邏輯思考架構下,有4種可能性:一、在臺灣念大學,在大陸念碩士;二、在臺灣念大學,在臺灣念碩士,在大陸念博士;三、在大陸念本科,在大陸念碩士;四、在大陸念本科,在大陸念碩士,在大陸念博士。在臺灣的傳統留學邏輯下,有2種可能性:一、在臺灣念某大學;在臺灣大學念碩士;在國外念博士;二、在臺灣大學念大學(臺灣科大的學生英語程度不好),在國外念碩、博士。然而,要是大陸學歷產生主流思想下,臺灣有可能改變以往的傳統留學邏輯,也就會產生1種可能性:在大陸念本科,在國外念碩、博士。然而,根本性原因就是大陸的碩士學位多念一年,以致於臺灣人必須接受大陸碩士學位多念一年的教育學制。我已經提出新的土博士理論,說起來就是提升土博士的英語程度,而且我將提倡學碩博三階段,不全在同一國攻讀學位的原則,以解決既有的土博士於國內遭貶低的思想。
臺灣人去大陸攻讀學位,多數是念完大學才過去念碩、博士,要是最終是取得大陸的博士學位,在大陸當地人不會被當成土博士。臺灣人要是學碩博三階段都在大陸取得,會被大陸當地人當成是土博士。也就是說,所謂的土博士邏輯不在於國籍,而是學碩博三階段是否都在同一國而言。因此,臺灣人有非常多去美國留學,而且學碩博三階段在美國當地完成,會被美國當地人產生土博士的觀念。事實上,美國當地比較有成就的臺灣人,都是在臺灣念完大學後才赴美國留學取得學位,而不是學碩博都在美國當地取得學位。美國人也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觀念,所以願意給學碩博不同國的人比較多的表現機會。但是,美國人重視博士學位在其國內取得,僅是受聘者的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不在美國取得的邏輯。有關於此類教育思想,猶如有開發中國家學生前來臺灣留學,臺灣人會認為必須取得臺灣的博士學位,才可以獲得臺灣人對其能力的肯定。但是,對於和臺灣相同的已開發國家或先進國家的人來說,其當地的博士學位就可以直接獲得臺灣人的肯定。也就是說,要是落後國家的人想要有比較好的發展,應該在其本國內取得比較好的學歷背景,然後赴國外取得較進步國家的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才能夠在本國或國外獲得較好的工作職場發展。以臺灣人的立場來說,臺灣已經被歸類為已開發國家,去中國大陸留學是向下留學的路線。所以,大陸學歷要想獲得世界各國的肯定,就是慎選大陸重點大學和重點發展領域。
臺灣的高教體系大學聯考的考生,經扣除醫學院(醫學系、牙醫學系、中醫系、藥學系)、師範學校部份熱門學系及中央警察大學後,其實臺灣大學一般學系的最低錄取率將近5%左右。臺灣四技聯考的臺灣科大錄取率約1%(14萬人、不分類全國前9百名),而其數學A卷難度高於高教體系的數學甲卷,全校的學生的數學分數幾乎都是95或100分左右,但是臺灣大學數學系的數學分數一般是90分左右的程度。嚴格來說,高教體系有醫學院、高薪的警察學校及師範學校,大量地吸收掉聯考成績前段的學生,以致於會產生如此特殊的現象。中國大陸的高考是採取省籍錄取原則,以大陸當地人的說法來稱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最高學府都是被大陸人稱為北京市的高校。我起先不完全理解,後來才知道省籍錄取是以北京市考生為主,其餘各省錄取考生幾乎都是各省前十名,也就是除個別分配給各省的錄取名額以外,其生源都是錄取北京市當地的考生。北大和清華的高考錄取率,其實高於臺灣科大不少,我從人口比例發現此一問題,也就是「北京市全市人口有1﹐700萬人,臺灣全國人口有2﹐340萬人。」另外,我發現到一個北京市考生人數偏少的「關鍵因素」,也就是大陸全國嚴格性採取一胎化政策的措施,以致於同比臺灣人口比例的考生算是偏少一些人數。雖然,臺灣人在選讀學校有「域」的大小觀念,但大陸當地人幾乎都認為大陸高校是地區性大學,並不需要刻意的強調「域」的大小問題。
Reference
在臺灣人的洗學歷邏輯方面,臺灣職場上的主流學位是碩士學位,但大陸的碩士學位要念3年,而臺灣的碩士學位是念2年。臺灣人不願意多念一年的碩士學位,然而臺灣人不可能人人都念博士學位。因而,有可能學士學位在大陸念,但是碩士學位卻在臺灣念的情形。不過,大陸是一個大國,臺灣是一個小國,在國的大小觀念上,會產生「域」的大小問題。也就是說,先小後大是常見模式,先大後小非常見模式。要是想跨兩岸取得學歷,其唯一的邏輯思考架構下,有4種可能性:一、在臺灣念大學,在大陸念碩士;二、在臺灣念大學,在臺灣念碩士,在大陸念博士;三、在大陸念本科,在大陸念碩士;四、在大陸念本科,在大陸念碩士,在大陸念博士。在臺灣的傳統留學邏輯下,有2種可能性:一、在臺灣念某大學;在臺灣大學念碩士;在國外念博士;二、在臺灣大學念大學(臺灣科大的學生英語程度不好),在國外念碩、博士。然而,要是大陸學歷產生主流思想下,臺灣有可能改變以往的傳統留學邏輯,也就會產生1種可能性:在大陸念本科,在國外念碩、博士。然而,根本性原因就是大陸的碩士學位多念一年,以致於臺灣人必須接受大陸碩士學位多念一年的教育學制。我已經提出新的土博士理論,說起來就是提升土博士的英語程度,而且我將提倡學碩博三階段,不全在同一國攻讀學位的原則,以解決既有的土博士於國內遭貶低的思想。
臺灣人去大陸攻讀學位,多數是念完大學才過去念碩、博士,要是最終是取得大陸的博士學位,在大陸當地人不會被當成土博士。臺灣人要是學碩博三階段都在大陸取得,會被大陸當地人當成是土博士。也就是說,所謂的土博士邏輯不在於國籍,而是學碩博三階段是否都在同一國而言。因此,臺灣人有非常多去美國留學,而且學碩博三階段在美國當地完成,會被美國當地人產生土博士的觀念。事實上,美國當地比較有成就的臺灣人,都是在臺灣念完大學後才赴美國留學取得學位,而不是學碩博都在美國當地取得學位。美國人也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觀念,所以願意給學碩博不同國的人比較多的表現機會。但是,美國人重視博士學位在其國內取得,僅是受聘者的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不在美國取得的邏輯。有關於此類教育思想,猶如有開發中國家學生前來臺灣留學,臺灣人會認為必須取得臺灣的博士學位,才可以獲得臺灣人對其能力的肯定。但是,對於和臺灣相同的已開發國家或先進國家的人來說,其當地的博士學位就可以直接獲得臺灣人的肯定。也就是說,要是落後國家的人想要有比較好的發展,應該在其本國內取得比較好的學歷背景,然後赴國外取得較進步國家的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才能夠在本國或國外獲得較好的工作職場發展。以臺灣人的立場來說,臺灣已經被歸類為已開發國家,去中國大陸留學是向下留學的路線。所以,大陸學歷要想獲得世界各國的肯定,就是慎選大陸重點大學和重點發展領域。
臺灣的高教體系大學聯考的考生,經扣除醫學院(醫學系、牙醫學系、中醫系、藥學系)、師範學校部份熱門學系及中央警察大學後,其實臺灣大學一般學系的最低錄取率將近5%左右。臺灣四技聯考的臺灣科大錄取率約1%(14萬人、不分類全國前9百名),而其數學A卷難度高於高教體系的數學甲卷,全校的學生的數學分數幾乎都是95或100分左右,但是臺灣大學數學系的數學分數一般是90分左右的程度。嚴格來說,高教體系有醫學院、高薪的警察學校及師範學校,大量地吸收掉聯考成績前段的學生,以致於會產生如此特殊的現象。中國大陸的高考是採取省籍錄取原則,以大陸當地人的說法來稱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最高學府都是被大陸人稱為北京市的高校。我起先不完全理解,後來才知道省籍錄取是以北京市考生為主,其餘各省錄取考生幾乎都是各省前十名,也就是除個別分配給各省的錄取名額以外,其生源都是錄取北京市當地的考生。北大和清華的高考錄取率,其實高於臺灣科大不少,我從人口比例發現此一問題,也就是「北京市全市人口有1﹐700萬人,臺灣全國人口有2﹐340萬人。」另外,我發現到一個北京市考生人數偏少的「關鍵因素」,也就是大陸全國嚴格性採取一胎化政策的措施,以致於同比臺灣人口比例的考生算是偏少一些人數。雖然,臺灣人在選讀學校有「域」的大小觀念,但大陸當地人幾乎都認為大陸高校是地區性大學,並不需要刻意的強調「域」的大小問題。
Reference
- C. M. Huang(2014.02.26)高教體系數學甲卷高分族群選填志願方向研究計劃,Ching-Min Huang Office,http://cmhuangoffice.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