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重要的專業領域是土木工程(相當龐大),以四庫全書來說其相關書籍散落於各處,因而我僅就有集中的數學相關書籍提出說明。古代的土木工程書籍,絕對不是只有《營造法式》(Wikipedia a);古代的數學書籍,也絕對不是只有《九章算術》(Wikipedia a)。以下,僅就《四庫全書》(Wikipedia a)的收錄書籍和卷冊,摘錄卷一百七、子部十七的52本數學書籍:
舉人的考試科目不涉及專業領域,但是在考取舉人後必然需要考慮職業。舉人不可能靠撰寫詩詞維生,因而識字能力越高就越能擁有專業能力。舉人是當代的PhD等級人士,在成為舉人前也必然已經閱讀職業書籍,因而最強的舉人就是土木背景的數學舉人。誠言之,果真完全理解上述52本數學書籍,在現代亦已達到數學博士的水準,僅是需要發表1篇國際期刊論文即可。
《九章算數》九卷有求解方程的章節內容,然而我的學士論文就是求解方程的線性代數。《幾何原本》六卷是其中1本書籍,我就是喜歡用幾何學來強調水準,因而我的碩士論文以幾何為研究領域。《決疑數學》十卷(Galloway & Anderson, 1880)是概率論譯著,因此我的博士論文以概率論為基礎並不算艱深。《四庫全書》成書於1784年(Wikipedia a),然而《決疑數學》成書於1880年(Galloway & Anderson, 1880),並由於《微積溯源》成書於1874年( Wallace & Fluxions, 1874),後二者乃是晚於《四庫全書》的彙編年代,否則應該比照《幾何原本》編列於《四庫全書》。
代數、幾何、概率
在1895年時,大清帝國乃由於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於日本,因而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長達有50年之久。在1894年以前,當時的臺灣秀才進京趕考通過者,其中屬於土木工程背景的數學舉人,想必亦是不在位列少數的行列。根據我的網路查詢顯示,在清朝統治的二百多期間,總共產生過320名舉人(Tony、2008)。舉人的考試資格是秀才,而秀才的別名有「生員、貢生、增生、附生、廩生、例生、庠生(Wikipedia b)。」以清朝的考試制度(尋根問祖)來說,當時臺灣全國人口約200萬人,並將其分割為5批以為供應全國需求,在同一個時期應該都維持65個舉人左右,亦即臺灣舉人的人口比例約三萬分之一。
References
《九章算術》九卷 《孫子算經》三卷 《術數記遺》一卷 《海島算經》一卷 《五曹算經》五卷 《夏侯陽算經》三卷 《五經算術》二卷 《張邱建算經》三卷 《緝古算經》一卷 《數學九章》十八卷 《測圓海鏡》十二卷 《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十卷 《益古演段》三卷 |
《弧矢算術》一卷 《同文算指前編》二卷、《通編》八卷 《幾何原本》六卷 《御定數理精蘊》五十三卷 《幾何論約》七卷 《數學鑰》六卷 《數度衍》二十四卷、附錄一卷 《勾股引蒙》五卷 《勾股矩測解原》二卷 《少廣補遺》一卷 《莊氏算學》八卷 《九章錄要》十二卷 《星經》二卷 |
《步天歌》七卷 《青羅歷》 《官歷刻漏圖》二卷 《星象考》一卷 《天文精義賦》四卷 《天心複要》三卷 《太陽太陰通軌》 《象緯匯編》二卷 《戊申立春考証》一卷 《星歷釋義》二卷 《折衷歷法》十三卷 《緯譚》一卷 《宣夜經》 |
《九圜史圖》一卷、附《六匌曼》一卷 《蓋載圖憲》一卷 《天官翼》 《天經或問後集》 《璇璣遺述》七卷 《秦氏七政全書》 《歷算叢書》六十二卷 《萬青樓圖編》十六卷 《八線測表圖說》一卷 《算法統宗》十七卷 《勾股述》二卷 《隱山鄙事》四卷 《圍徑真旨》 |
舉人的考試科目不涉及專業領域,但是在考取舉人後必然需要考慮職業。舉人不可能靠撰寫詩詞維生,因而識字能力越高就越能擁有專業能力。舉人是當代的PhD等級人士,在成為舉人前也必然已經閱讀職業書籍,因而最強的舉人就是土木背景的數學舉人。誠言之,果真完全理解上述52本數學書籍,在現代亦已達到數學博士的水準,僅是需要發表1篇國際期刊論文即可。
《九章算數》九卷有求解方程的章節內容,然而我的學士論文就是求解方程的線性代數。《幾何原本》六卷是其中1本書籍,我就是喜歡用幾何學來強調水準,因而我的碩士論文以幾何為研究領域。《決疑數學》十卷(Galloway & Anderson, 1880)是概率論譯著,因此我的博士論文以概率論為基礎並不算艱深。《四庫全書》成書於1784年(Wikipedia a),然而《決疑數學》成書於1880年(Galloway & Anderson, 1880),並由於《微積溯源》成書於1874年( Wallace & Fluxions, 1874),後二者乃是晚於《四庫全書》的彙編年代,否則應該比照《幾何原本》編列於《四庫全書》。
在1895年時,大清帝國乃由於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於日本,因而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長達有50年之久。在1894年以前,當時的臺灣秀才進京趕考通過者,其中屬於土木工程背景的數學舉人,想必亦是不在位列少數的行列。根據我的網路查詢顯示,在清朝統治的二百多期間,總共產生過320名舉人(Tony、2008)。舉人的考試資格是秀才,而秀才的別名有「生員、貢生、增生、附生、廩生、例生、庠生(Wikipedia b)。」以清朝的考試制度(尋根問祖)來說,當時臺灣全國人口約200萬人,並將其分割為5批以為供應全國需求,在同一個時期應該都維持65個舉人左右,亦即臺灣舉人的人口比例約三萬分之一。
References
- T. Galloway, R.E. Anderson (1880) 決疑數學,上海格致書院
- W. Wallace, Fluxions (1874) 微積溯源,上海江南製造局
- Wikipedia (a),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館
-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2008)重讀高中歷史-清領時代的台灣(二):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 Wikipedia (b), 生員
- Wikipedia (b), 生員尋根問祖─清代考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