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發生宮城地震以來,核能發電之安全性乃躍上舞台,成為各國爭相討論之課題。臺灣爭議已久之核四廠是否興建,朝野黨、政及民間團體再次議論不休。在不以核四廠已投入興建之費用回收做評議下,純粹就既有之臺灣能源需求和發展而論,筆者認為核四廠應該繼續興建。臺灣核一、核二廠,乃是1970年代完工之核能電廠;然而,世界強國核裂變技術堪稱成熟階段,應是國際間終止核試爆之1990年代中期左右。若是能夠以核四廠取代核一、核二廠,則可使核能發電廠少一座,而且尚能由於採用之核裂變技術提升,而能夠更為經濟地使用鈾原料,倘若有輻射外洩之情形發生時,亦能使對臺灣之衝擊低於當下之局勢。
臺灣確實有過量電力能源供給之情形,但是電力供給量得適時調整供應源頭,以適當分配各種電力供應源之百分比。電力供應調配得當與否,尚待智能電網技術成熟後,運用於實際之電力系統有效分配全國電力供應。筆者認為,電力能源之供應比例,需要長期規劃循序漸進式地逐步調整能源供應源,使得電力供應源得以進入多元化模式,而能大幅降低在國家發生緊急事件時,導致既有之核能、火力或水力發電無法繼續供應,而造成需要全國分區供電之情形。舉例而論,日本由於一座核電廠停止運作,即造成必須區域分區限電之情形。若是電力供應源能夠多元化,任何一種供應源短期間終止,都將不會造成全國性之衝擊,方為最佳之電力供應體系。
從全球之觀點而論,筆者認為新核電廠非必要下,能夠不興建則應不興建。但是,對於正在興建中之核電廠,應該繼續施工至運轉階段,並進而取代更多舊式核電廠,而且「不再興建」新核電廠,改由其他電力供應源取代核能發電,方為最佳之非核策略。
臺灣確實有過量電力能源供給之情形,但是電力供給量得適時調整供應源頭,以適當分配各種電力供應源之百分比。電力供應調配得當與否,尚待智能電網技術成熟後,運用於實際之電力系統有效分配全國電力供應。筆者認為,電力能源之供應比例,需要長期規劃循序漸進式地逐步調整能源供應源,使得電力供應源得以進入多元化模式,而能大幅降低在國家發生緊急事件時,導致既有之核能、火力或水力發電無法繼續供應,而造成需要全國分區供電之情形。舉例而論,日本由於一座核電廠停止運作,即造成必須區域分區限電之情形。若是電力供應源能夠多元化,任何一種供應源短期間終止,都將不會造成全國性之衝擊,方為最佳之電力供應體系。
從全球之觀點而論,筆者認為新核電廠非必要下,能夠不興建則應不興建。但是,對於正在興建中之核電廠,應該繼續施工至運轉階段,並進而取代更多舊式核電廠,而且「不再興建」新核電廠,改由其他電力供應源取代核能發電,方為最佳之非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