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路上山的路旁一處,是公司為配合工地作業搭建的工務所。夜晚屋外漆黑無比,住在荒郊野外的工務所晚上無處可去,僅可坐在辦公室讀讀書和上上網。網上的每一篇文章下的網友留話內容,幾乎篇篇都有多到看不完的留話字句,這個兒突然令我想到一個問題:「臺灣的教育,何來的啟發?」按理說,沒有歷經啟發式教育的過程,是不可能形塑一個有個人主見和批判能力的人。況且,臺灣人常批評自己接受填鴨式教育,往往認為臺灣的教育無法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在國際社會中,臺灣人是很有意見的一群人,似乎非受後天教育養成,而是先天性使然的一種本質。
歐美國家講究啟發式教育,但是學科評分也必須讓考試來決定高低,僅僅是考試的方法和內容的不同,使得考試領導教學的成果得以展現。事實上,即便是非啟發式考試模式評分,教學和考試仍然可以完全分別,也就是採取啟發式教學和任意性的考試。教規教考規考,二種相互獨立,重點就不再是需不需要考試,而是該如何轉變教學方法。其實,臺灣在啟發式教學上,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進展,只是尚未透過教師相互學習方式,來達成全國性通行的學科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學科的啟發式教學方面,要達成全國性通行的程度必須要由教育部主導,然後制訂標準學科教學方法手冊,以短期訓練和相互觀摩方式來達成此一目標。
所謂的填鴨式教育,就是什麼都得很熟練的背起來,然後考試要考公式或考字句,背誦不熟練就無法通過考試或取得高分。因此,凡是涉及公式僅要求熟練計算,但是考試將提供公式作為計算條件;凡是涉及字句僅要求其概念和邏輯,但是考試不強求背誦出字句來作為評分依據。至於地理和歷史的學習,考試方法是可以靈活化,但的確是本身就具有記憶的本質。不過,在教學中夾帶短片、圖像、典故、…等後,想必學習將不是死板的背誦和記憶。在技術類教育方面,透過實務性操作過程,自然而然地會記住技術上的一些細節,甚至於經由反覆演練來代替背誦程序性問題。
啟發式教育一點都不難,就是不要求學生刻意的背誦和記憶,而且儘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發表個人意見。無論學生的意見是對是錯,重點在於鼓勵思考和發言,並且教導學生如何發現自己的錯誤和尋求解決之道。臺灣的大學以上教育課程,常有做報告打分數的課程,卻往往被學生批評沒有意義。為什麼?偷懶的學生是上網找資料,並將資料截長補短的兜在一起。然後,再對於這些資料給出一些個人意見,不過有些學生可能連意見都是剽竊自網路。有心的學生會去圖書館找書查資料庫,然後在讀過內容之後節錄有用的詞句,之後的行為就和偷懶的學生完全相同。學生共同批評的不是做報告的訓練,而是相同的訓練不需要這麼多,數量過多也不過是在浪費時間,最好是在高中高職階段就完成此一訓練。
在大學階段的教育方面,應該要被重視的是運用資源的能力,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一般來說,大學圖書館都會開設資料庫使用講習,但是我在兩岸的大學圖書館所見卻是完全不同。臺灣幾乎沒什麼人會去參加,因而講習人員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教技巧;中國大陸要登記有位才可以參加,因而講習人員只能教導基本操作程序。一位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應該已經具備以上能力。臺灣教育的訓練結果,往往使得臺灣人對自己沒有信心,自我否定似乎早已司空見慣。很多臺灣人都會覺得,自己接受的教育有很多都是營養學分,但是國外的大學也很多都是營養學分,在閱覽許多的英文討論區之後,就可以知道此言確實不假。
以臺灣人的角度來說,歐美國家的學科幾乎全部都是營養學分,因為多數課程都是做報告打分數,甚至於連計算科目都是在做報告。歐美國家的大一多數課程要考試,因為大一要給學生退學;大二以上的課程改成做報告,因為繼續考試到大四會所剩無幾。臺灣的教育水準不輸歐美國家,真正輸的是影響大學排名的研究水準。教育水準和研究水準不一樣,教育水準是指學生的素質,研究水準是指學術研究的成果。但是,全球大學排名是以研究水準為主,卻忽略了教育水準才是學生投入就業市場的專業能力。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說,全球大學排名應該分為教育水準排名和研究水準排名,也就是每一所大學有兩種世界排名。
兩者排名不能夠分別打分數,然後將其合併在一起呈現一個排名結果,否則就會有不公平的解讀和認知。為什麼歐美國家的大二以上課程都是做報告?因為,要大二以上仍然維持考試,而不是採用營養學分的評分方式,一定會有人因此不及格。大一是諸如微積分、物理或化學之基礎學科,不及格並不會有任何的負面觀感;但是,大二以上的專業科目不及格的話,專業能力就有可能會被否定,也會影響以後的申請學校。也就是說,歐美國家打分數都是在打假分數,因為申請入學不能接受成績不好看的結果,即使有學校可念也會影響到獎學金的取得。
升學應該採用考試方式最公平,否則實在是別無他法可供運用。獎學金也應該是以考試方式取得,因為以成績方式取得將導致教授以做報告方式打假分數。為什麼強調是打假分數?因為,歐美國家的工程師、工程經理、…等資格,都是採審查制而非考試方式,有人可能因此一輩子都無法翻身,大學教授也不想誤人子弟地一律打假分數。歐美國家的教育方式組織比較鬆散,多數課程以翻書考試的訓練結果,就是讓學生養成必須找到相同範例來解決問題。若是要提升教育水準排名,就必須嚴格執行課程教學,卻將導致不能適應考試的學生無法向碩、博士升學。也就是說,所謂的優秀專業人才,不僅僅是擁有碩、博士學位懂學術研究,也得具備專業學科考試能力。要會研究,也會考試。或者就是會研究的人,考試能力較差取得排名靠後的碩、博士學位。歐美國家非常重視學歷,畢業學校和獲獎有關聯性,此乃是另一層面的問題。
事實上,臺灣教育的多數營養學分,僅僅是修課過程比較輕鬆,但是未必課程沒有內容。甚至於,多數營養學分僅僅是無小考無作業,但是仍得硬碰硬的考過期中、期末考,因為沒考試就無法打分數。考試是臺灣教育決定分數的多數模式,但是在考試方法和考試內容上,應該採取比較彈性靈活的方式,而不再是以背誦的方式來影響教學。國外的學科評分方式,很多也都是採用考試的模式,而且不是以考題難又廣的翻書考法,而是應該多斟酌各種不同的考試方法,以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果才是。以正確的來說,考試是不能夠翻閱書籍,因為此乃是公平性原則的考量。過去的臺灣教育養成今日的人才,遲遲未有技術紮根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臺灣人無法擺脫靠製造業賺錢的思維。現在的臺灣教育養成日後的人才,成敗取決於今日的教育政策擬訂。
歐美國家講究啟發式教育,但是學科評分也必須讓考試來決定高低,僅僅是考試的方法和內容的不同,使得考試領導教學的成果得以展現。事實上,即便是非啟發式考試模式評分,教學和考試仍然可以完全分別,也就是採取啟發式教學和任意性的考試。教規教考規考,二種相互獨立,重點就不再是需不需要考試,而是該如何轉變教學方法。其實,臺灣在啟發式教學上,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進展,只是尚未透過教師相互學習方式,來達成全國性通行的學科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學科的啟發式教學方面,要達成全國性通行的程度必須要由教育部主導,然後制訂標準學科教學方法手冊,以短期訓練和相互觀摩方式來達成此一目標。
所謂的填鴨式教育,就是什麼都得很熟練的背起來,然後考試要考公式或考字句,背誦不熟練就無法通過考試或取得高分。因此,凡是涉及公式僅要求熟練計算,但是考試將提供公式作為計算條件;凡是涉及字句僅要求其概念和邏輯,但是考試不強求背誦出字句來作為評分依據。至於地理和歷史的學習,考試方法是可以靈活化,但的確是本身就具有記憶的本質。不過,在教學中夾帶短片、圖像、典故、…等後,想必學習將不是死板的背誦和記憶。在技術類教育方面,透過實務性操作過程,自然而然地會記住技術上的一些細節,甚至於經由反覆演練來代替背誦程序性問題。
啟發式教育一點都不難,就是不要求學生刻意的背誦和記憶,而且儘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發表個人意見。無論學生的意見是對是錯,重點在於鼓勵思考和發言,並且教導學生如何發現自己的錯誤和尋求解決之道。臺灣的大學以上教育課程,常有做報告打分數的課程,卻往往被學生批評沒有意義。為什麼?偷懶的學生是上網找資料,並將資料截長補短的兜在一起。然後,再對於這些資料給出一些個人意見,不過有些學生可能連意見都是剽竊自網路。有心的學生會去圖書館找書查資料庫,然後在讀過內容之後節錄有用的詞句,之後的行為就和偷懶的學生完全相同。學生共同批評的不是做報告的訓練,而是相同的訓練不需要這麼多,數量過多也不過是在浪費時間,最好是在高中高職階段就完成此一訓練。
在大學階段的教育方面,應該要被重視的是運用資源的能力,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一般來說,大學圖書館都會開設資料庫使用講習,但是我在兩岸的大學圖書館所見卻是完全不同。臺灣幾乎沒什麼人會去參加,因而講習人員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教技巧;中國大陸要登記有位才可以參加,因而講習人員只能教導基本操作程序。一位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應該已經具備以上能力。臺灣教育的訓練結果,往往使得臺灣人對自己沒有信心,自我否定似乎早已司空見慣。很多臺灣人都會覺得,自己接受的教育有很多都是營養學分,但是國外的大學也很多都是營養學分,在閱覽許多的英文討論區之後,就可以知道此言確實不假。
以臺灣人的角度來說,歐美國家的學科幾乎全部都是營養學分,因為多數課程都是做報告打分數,甚至於連計算科目都是在做報告。歐美國家的大一多數課程要考試,因為大一要給學生退學;大二以上的課程改成做報告,因為繼續考試到大四會所剩無幾。臺灣的教育水準不輸歐美國家,真正輸的是影響大學排名的研究水準。教育水準和研究水準不一樣,教育水準是指學生的素質,研究水準是指學術研究的成果。但是,全球大學排名是以研究水準為主,卻忽略了教育水準才是學生投入就業市場的專業能力。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說,全球大學排名應該分為教育水準排名和研究水準排名,也就是每一所大學有兩種世界排名。
兩者排名不能夠分別打分數,然後將其合併在一起呈現一個排名結果,否則就會有不公平的解讀和認知。為什麼歐美國家的大二以上課程都是做報告?因為,要大二以上仍然維持考試,而不是採用營養學分的評分方式,一定會有人因此不及格。大一是諸如微積分、物理或化學之基礎學科,不及格並不會有任何的負面觀感;但是,大二以上的專業科目不及格的話,專業能力就有可能會被否定,也會影響以後的申請學校。也就是說,歐美國家打分數都是在打假分數,因為申請入學不能接受成績不好看的結果,即使有學校可念也會影響到獎學金的取得。
升學應該採用考試方式最公平,否則實在是別無他法可供運用。獎學金也應該是以考試方式取得,因為以成績方式取得將導致教授以做報告方式打假分數。為什麼強調是打假分數?因為,歐美國家的工程師、工程經理、…等資格,都是採審查制而非考試方式,有人可能因此一輩子都無法翻身,大學教授也不想誤人子弟地一律打假分數。歐美國家的教育方式組織比較鬆散,多數課程以翻書考試的訓練結果,就是讓學生養成必須找到相同範例來解決問題。若是要提升教育水準排名,就必須嚴格執行課程教學,卻將導致不能適應考試的學生無法向碩、博士升學。也就是說,所謂的優秀專業人才,不僅僅是擁有碩、博士學位懂學術研究,也得具備專業學科考試能力。要會研究,也會考試。或者就是會研究的人,考試能力較差取得排名靠後的碩、博士學位。歐美國家非常重視學歷,畢業學校和獲獎有關聯性,此乃是另一層面的問題。
事實上,臺灣教育的多數營養學分,僅僅是修課過程比較輕鬆,但是未必課程沒有內容。甚至於,多數營養學分僅僅是無小考無作業,但是仍得硬碰硬的考過期中、期末考,因為沒考試就無法打分數。考試是臺灣教育決定分數的多數模式,但是在考試方法和考試內容上,應該採取比較彈性靈活的方式,而不再是以背誦的方式來影響教學。國外的學科評分方式,很多也都是採用考試的模式,而且不是以考題難又廣的翻書考法,而是應該多斟酌各種不同的考試方法,以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果才是。以正確的來說,考試是不能夠翻閱書籍,因為此乃是公平性原則的考量。過去的臺灣教育養成今日的人才,遲遲未有技術紮根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臺灣人無法擺脫靠製造業賺錢的思維。現在的臺灣教育養成日後的人才,成敗取決於今日的教育政策擬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