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國中教育裡,必須導入2學期的《科學概論》課程,教導國中生各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將有利於學生於攻讀高職的選科參考。此外,在臺灣的高中教育裡,必須導入2學期的專屬領域科學概論,以教導高中生各個分項專業領域的知識,將有利於學生於攻讀大學的選系參考,其專屬領域科學概論至少要包括:社會科學概論、管理科學概論、商業科學概論、理學科學概論、工程科學概論、醫學科學概論、農業科學概論、…等。
科學概論在升學考試需佔1卷,其合理的配分應該不少於100分,高中生欲選填越多的專業分項領域,就應在學測和指考報考越多的科學概論。以高中課程來說,教科書1學期以300頁計算,其2學期的課程分配給10個系,每個系約有60頁的篇幅得供撰文介紹;以國中課程來說,教科書1學期以200頁計算,其2學期的課程分配給50個系,每個系約有8頁的篇幅得供撰文介紹。大學的教科書約600頁左右,一般的專業領域科學概論僅1學期,此乃是對於科學概論由淺入深的過程。
以土木工程為案例: 國中《科學概論》 → 高中《工程科學概論》(二類組工科) ◎ → 大學《土木工程概論》
│ → 高中《理學科學概論》(二類組理科) ╳ │
│ → 高中《醫學科學概論》(二跨三類組) ╳ │
└--------------------------------┘
技職教育高職升學管道(土木工程科) ◎
臺灣的國中教育要考慮恢復74年版課程,而高中教育亦應同時恢復舊版對應課程,但是在數學課程不應教導微積分的內容。普通物理和普通化學的基礎知識,應該在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學做加強,其餘課程原則上應該教導全部專業知識。技職體系的高職教育,需要針對專業課程必須的數物化,應該要教導對應的微積分、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學,而高職教師的學歷提升將是必需的行為。
以我提出的博士學位發行量來說,每年不分專業領域達2萬張的規模,其畢業標準不少於6篇國際期刊論文,並不需擔心博士學位不受到國際的承認。事實上,歐美國家的碩、博士論文程度,並不如想像中有非常高的學術水準,因而臺灣的學位發行量即便相當的大,卻不需要為此顧忌有被國際貶低的疑慮。然而,到海外留學產生的學歷價值,卻仍然高過於臺灣本土的學歷,此觀點並非僅是單純的崇洋心態,而是有海外留學經驗較有國際觀。
在此博士學位畢業標準下,其最佳模式為提出2篇重點國際研討會論文、2本國外專業書籍的中譯本出版、1篇非本專業國際期刊論文及5篇本專業國際期刊論文,其中的國外專業書籍譯稿需要徵求外文作者的許可,並在譯稿後需要指導教授審閱校訂方得出版發行。基本上,臺灣的各大學圖書館和縣市公立圖書館,其全國總需求量就已經接近1000本,所以出版社應該會願意給予1刷的發行量。
臺灣每年至少會有2萬本新外文中譯本,尚不涵蓋國內作者自行出版的中文原稿書籍,因而此將提高和加快國內技術傳播的速度。以臺灣的出版現況來說,公開販售的書籍多以誠品和金石堂為主,其專業領域涵蓋的範圍算是最為廣泛,但技術專業領域的相關書籍著實不多。因此,臺灣需要產生專業領域導向的出版社,類似中國大陸的化學工業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等,以便博士生、國內作者及讀者在出版或購書時,有個便於找書的依循方向來快速找尋專業書籍。
以臺灣的大型出版社為例,將會產生三民化學工業出版社、三民建築工業出版社、三民國防工業出版社、…等,其最高出版機構隸屬於當前的三民書局,但是在出版上掛名採取專業出版分類原則。臺灣每個大型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並非對於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出版意願,所以不會涵蓋化學、建築、國防、…等全部專業領域。在我的博士學位制度下,博士生要取得博士學位卻完全不考慮翻譯書籍,其投稿標準變成要達8篇以上的國際期刊論文,其實對於博士生的難度和壓力有稍微偏高些許。
國際研討會論文和非本專業國際期刊論文,而其實際價值並不如外文中譯本般的水準,所以得考慮完全易換為5本外文中譯本。在博士生大量譯書的前提之下,國內對於產生專業出版社有其需求性,也是博士生對於知識領域做出貢獻之處。臺灣的整體教育程度算很低,多數人未接受高等教育或技術教育,還不致於屬於什麼都不會的等級,但是僅能從事低階勞動性的工作。
此類臺灣人並不知道外文中譯本的重要性,有待臺灣的整體教育程度再次提升後,方有可能改變既有的不正確思想和邏輯觀念。換句話說,最高學歷是高中、國中或國小者,方才會有此類不正確的觀念。因此,我提出的新雙軌教育制度,乃是高中生升大學必須達80%,而多數人都是有技術的高職畢業生,並有少數30%得接受到技職高等教育。以70%的高職畢業生來說,已經具備某專業領域的技術能力,有能力閱讀相關專業書籍來提升技能,並不會否定外文中譯本對知識領域的貢獻。
科學概論在升學考試需佔1卷,其合理的配分應該不少於100分,高中生欲選填越多的專業分項領域,就應在學測和指考報考越多的科學概論。以高中課程來說,教科書1學期以300頁計算,其2學期的課程分配給10個系,每個系約有60頁的篇幅得供撰文介紹;以國中課程來說,教科書1學期以200頁計算,其2學期的課程分配給50個系,每個系約有8頁的篇幅得供撰文介紹。大學的教科書約600頁左右,一般的專業領域科學概論僅1學期,此乃是對於科學概論由淺入深的過程。
以土木工程為案例: 國中《科學概論》 → 高中《工程科學概論》(二類組工科) ◎ → 大學《土木工程概論》
│ → 高中《理學科學概論》(二類組理科) ╳ │
│ → 高中《醫學科學概論》(二跨三類組) ╳ │
└--------------------------------┘
技職教育高職升學管道(土木工程科) ◎
臺灣的國中教育要考慮恢復74年版課程,而高中教育亦應同時恢復舊版對應課程,但是在數學課程不應教導微積分的內容。普通物理和普通化學的基礎知識,應該在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學做加強,其餘課程原則上應該教導全部專業知識。技職體系的高職教育,需要針對專業課程必須的數物化,應該要教導對應的微積分、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學,而高職教師的學歷提升將是必需的行為。
以我提出的博士學位發行量來說,每年不分專業領域達2萬張的規模,其畢業標準不少於6篇國際期刊論文,並不需擔心博士學位不受到國際的承認。事實上,歐美國家的碩、博士論文程度,並不如想像中有非常高的學術水準,因而臺灣的學位發行量即便相當的大,卻不需要為此顧忌有被國際貶低的疑慮。然而,到海外留學產生的學歷價值,卻仍然高過於臺灣本土的學歷,此觀點並非僅是單純的崇洋心態,而是有海外留學經驗較有國際觀。
在此博士學位畢業標準下,其最佳模式為提出2篇重點國際研討會論文、2本國外專業書籍的中譯本出版、1篇非本專業國際期刊論文及5篇本專業國際期刊論文,其中的國外專業書籍譯稿需要徵求外文作者的許可,並在譯稿後需要指導教授審閱校訂方得出版發行。基本上,臺灣的各大學圖書館和縣市公立圖書館,其全國總需求量就已經接近1000本,所以出版社應該會願意給予1刷的發行量。
臺灣每年至少會有2萬本新外文中譯本,尚不涵蓋國內作者自行出版的中文原稿書籍,因而此將提高和加快國內技術傳播的速度。以臺灣的出版現況來說,公開販售的書籍多以誠品和金石堂為主,其專業領域涵蓋的範圍算是最為廣泛,但技術專業領域的相關書籍著實不多。因此,臺灣需要產生專業領域導向的出版社,類似中國大陸的化學工業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等,以便博士生、國內作者及讀者在出版或購書時,有個便於找書的依循方向來快速找尋專業書籍。
以臺灣的大型出版社為例,將會產生三民化學工業出版社、三民建築工業出版社、三民國防工業出版社、…等,其最高出版機構隸屬於當前的三民書局,但是在出版上掛名採取專業出版分類原則。臺灣每個大型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並非對於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出版意願,所以不會涵蓋化學、建築、國防、…等全部專業領域。在我的博士學位制度下,博士生要取得博士學位卻完全不考慮翻譯書籍,其投稿標準變成要達8篇以上的國際期刊論文,其實對於博士生的難度和壓力有稍微偏高些許。
國際研討會論文和非本專業國際期刊論文,而其實際價值並不如外文中譯本般的水準,所以得考慮完全易換為5本外文中譯本。在博士生大量譯書的前提之下,國內對於產生專業出版社有其需求性,也是博士生對於知識領域做出貢獻之處。臺灣的整體教育程度算很低,多數人未接受高等教育或技術教育,還不致於屬於什麼都不會的等級,但是僅能從事低階勞動性的工作。
此類臺灣人並不知道外文中譯本的重要性,有待臺灣的整體教育程度再次提升後,方有可能改變既有的不正確思想和邏輯觀念。換句話說,最高學歷是高中、國中或國小者,方才會有此類不正確的觀念。因此,我提出的新雙軌教育制度,乃是高中生升大學必須達80%,而多數人都是有技術的高職畢業生,並有少數30%得接受到技職高等教育。以70%的高職畢業生來說,已經具備某專業領域的技術能力,有能力閱讀相關專業書籍來提升技能,並不會否定外文中譯本對知識領域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