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於高教體系的正確定義,其實是涵蓋了普通大學和科技大學,但是不涵蓋同樣可頒授學士學位的技術學院。不過,我幾乎沒見過有人這麼精確定以定義方式,將全國數十所的科技大學同樣視為是高教體系。我想,我仍然以眾人的觀點,進一步剖悉高教體系對學術應有的堅持。其實,技職體系的升學系統隱含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那就是歷年來都可以在報上見到有技職體系的學生家長,表示當初不該讓自己的子女念技職體系,因為鄰居的子女國中畢業時程度差不多,但是如今卻能進國立普通大學。我不能夠否定個人努力的成果,也就是國中畢業時的程度,不等於高中畢業時的程度,更加不會等於考高普考時的程度,亦或是進入社會後工作數年後的程度,因為也許有人保持著閱讀專業刊物的習慣。
有關於技職體系念私立科大,但是高教體系卻能念國立大學,已經不是一、兩件的個案事件,而是技職體系眾所周知的一個秘密。為什麼?技職體系的國立學校比較少,升學管道相較於高教體系比較狹隘。技職體系的國立學校數量,約僅有高教體系的國立學校數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在不考慮重考生的前提下,技職體系學校的入學難度至少是高教體系的三倍。此外,除近年設立的綜合高中以外,高中畢業生都是不具備專業的學生,所以即便是沒有考上理想學校,一般也會選擇先入學後再考轉學考。普通大學設立轉學考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給大一升大二的學生一項轉校和轉系的管道,在早期專科未全面廢除以前,也是專科生的插大管道。不過,幾乎沒有幾個專科生是以轉學考為目標,所以都是以參加二技聯考為主,並且帶著順便去考考看的心態參加考試。在技職體系都是已經決定好專業的學生,要決定念哪所學校就是取決於二技聯考和四技聯考,所以並不存在轉學考這種可以轉校或轉系的管道。
技職體系學生本身都是有專業的學生,所以要是沒考上理想的學校可以出去找工作,並且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翌年的考試。以男生的話,多數會選擇先去當兵,之後以一邊工作一邊補習的方式,在翌年再重新參加一次聯考,而且考試有退伍加分的優待分數,一般可以在總分加40分左右。由於技職體系重考生比較多,所以應屆畢業生的錄取名額就會比較少,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重考生。技職體系之所以會有如此現象,根本問題其實就是技職生有專業能力,可以先出去找工作過幾年再重考。技職體系的國立學校比較少,主要是教育部從民國五十年大量設立專科和高職學校以來,並沒有打算大量的提高技職體系的教育水準。後來,在臺灣工業技術學院設立後,教育部試圖增設技術學院,包括雲林技術學院和高雄技術學院。但是,隨後開始有學校請求升格為技術學院,也就讓教育部開始批准專科學校陸續升格,技職體系可以念的國立學校也就因此增加。技職體系有很多大學和高教體系相當,因而我認為有必要改個好聽的校名,以讓技職體系可以改頭換面向上提升。
有關於技職體系念私立科大,但是高教體系卻能念國立大學,已經不是一、兩件的個案事件,而是技職體系眾所周知的一個秘密。為什麼?技職體系的國立學校比較少,升學管道相較於高教體系比較狹隘。技職體系的國立學校數量,約僅有高教體系的國立學校數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在不考慮重考生的前提下,技職體系學校的入學難度至少是高教體系的三倍。此外,除近年設立的綜合高中以外,高中畢業生都是不具備專業的學生,所以即便是沒有考上理想學校,一般也會選擇先入學後再考轉學考。普通大學設立轉學考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給大一升大二的學生一項轉校和轉系的管道,在早期專科未全面廢除以前,也是專科生的插大管道。不過,幾乎沒有幾個專科生是以轉學考為目標,所以都是以參加二技聯考為主,並且帶著順便去考考看的心態參加考試。在技職體系都是已經決定好專業的學生,要決定念哪所學校就是取決於二技聯考和四技聯考,所以並不存在轉學考這種可以轉校或轉系的管道。
技職體系學生本身都是有專業的學生,所以要是沒考上理想的學校可以出去找工作,並且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翌年的考試。以男生的話,多數會選擇先去當兵,之後以一邊工作一邊補習的方式,在翌年再重新參加一次聯考,而且考試有退伍加分的優待分數,一般可以在總分加40分左右。由於技職體系重考生比較多,所以應屆畢業生的錄取名額就會比較少,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重考生。技職體系之所以會有如此現象,根本問題其實就是技職生有專業能力,可以先出去找工作過幾年再重考。技職體系的國立學校比較少,主要是教育部從民國五十年大量設立專科和高職學校以來,並沒有打算大量的提高技職體系的教育水準。後來,在臺灣工業技術學院設立後,教育部試圖增設技術學院,包括雲林技術學院和高雄技術學院。但是,隨後開始有學校請求升格為技術學院,也就讓教育部開始批准專科學校陸續升格,技職體系可以念的國立學校也就因此增加。技職體系有很多大學和高教體系相當,因而我認為有必要改個好聽的校名,以讓技職體系可以改頭換面向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