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去中國大陸留學前的大陸留學訊息來源,主要是PTT的TWSU版和臺生會網站的留言訊息。在早期的留學訊息都是來自於夏潮聯合會網站,但此網站的功能已逐漸被TWSU和臺生會取代,不過夏潮聯合會有實體辦公場所提供歷年考古題,此乃是其他網路訊息來源無法取代的實際功能。以上,都是正常管道的大陸留學訊息,我鼓勵臺灣學生循正常管道獲知相關訊息。大陸高校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生,都是採考試入學方式做決定,完全不需要聯繫有意攻讀學位的導師,最佳入學準備就是盡力練考題以備考試。大陸高校入學考試多有參考書目,在書籍採購有高等教育、結構群、若水堂、秋水堂、…等。在大陸高校招收博士生階段,於選擇大陸高校、系所及導師之後,以完整的介紹資料發信告知有意攻讀的導師。
臺大的碩士生和本科生一樣多,博士生是碩士生的五分之一,碩士生要是得要聯絡很費時間,尤其我將影響全球的留學風氣。
大陸導師在收到信後應回覆已收到信及其意見,而申請人最佳入學準備就是盡力練考題以備考試。我曾經有發信給2位導師表示攻讀意願,但其意見表示專業方向並不適合,臺灣學生不要對於導師的意見感到奇怪,屆時就是選擇新導師重新發信等待意見回覆。我建議把完整的介紹資料製作成PDF,而學歷認證需明確告知編號碼以便於查證。臺灣有學歷認證代辦機構,要親自辦理得選擇到廈門市人才服務中心,詳細準備資料參見其官方網站廈門人才網。中國大陸非常重視在校成績,不過中國大陸採美國高等教育觀念,所以其在校成績和專業能力不切實際。我認為,臺灣學生要強調優勢和對缺點的解釋,以便於適當地表示在校成績的相關問題。此外,中國大陸採取選擇題考試已久,算是比較不能夠適應紙筆考試的模式,要是臺灣學生某些紙筆考試學科比較優秀,也是可以提出特別強調有優勢的專業。
在錄取後前往中國大陸的準備,臺灣出境限持人民幣6000元和美金10000元,而中國大陸入境限持人民幣20000元,所以從臺灣出境最多僅能持人民幣6000元。若是持美金現鈔入境中國大陸,必須是等值人民幣20000元以下的美金現鈔,但是入境後有二次換匯的匯差幣值損失,所以我並不建議持美金現鈔入境中國大陸。我不建議持太多人民幣現鈔入境,因為這樣會有被搶劫的危險性,得考慮在臺開立給自己的匯票於中國大陸兌現,就可以避免持大量現鈔入境中國大陸。此外,在學歷認證方面,得斟酌是否在大陸發展以決定先辦或後辦,否則我建議中國大陸給予緩衝時間,以便於錄取大陸高校後辦理學歷認證。學歷認證不是僅兩岸有此問題,持美國學歷或歐洲學歷回國的任何人,都得要辦理外國學歷認證方能在臺使用,所以不要以為學歷認證是兩岸才有此問題。
任何國家持非本國學歷,都採學歷認證使用外國學歷,去美國留學要在美國辦學歷認證。
學歷認證的意義在於備案,因為跨國使用學歷無法查證學歷。以臺灣學生去美國留學來說,美國的大學院校必須查證前一學歷,但美國教育部僅持有美國大學院校的學歷資料,無法查證前一學歷的真實性以便於做為入學資格。所以,臺灣學生持臺灣任何一所大學院校學歷,例如:國立臺灣大學學士學位證書,都必須在美國辦理學歷認證以便於美國教育部查證,然後臺灣學生才得以順利入學美國大學院校攻讀學位。在跨國考試方面,學歷認證是要他國政府確認學歷符合考試資格,所以學歷認證就是考試資格的基本條件之一。在職場工作上,遇有工作面試機會不一定要持學位證書應徵,所以不辦理學歷認證反而是被允許的情形。中國大陸高校也是如此,其學歷要在世界各國使用時,同樣得辦理學歷認證以便於使用。十年前,除了中國大陸的北大和清華外,我實在喊不出第三所高校的校名,學歷認證不是高校有名與否的問題。
學歷認證是有範圍的學歷承認,任何國家對於任何國家的學歷承認都是如此。以現況來說,臺灣教育部承認112所中國大陸高校,已經不是幾年前初步承認的41所高校了。學歷認證的真正用意,在於確認學歷是否被他國承認,而且將根據法律途徑查證學歷的真實性,以便於備案後作為在本國使用的外國學歷。在職場工作上,即使學歷不被承認一樣可以使用,僅是用人單位對於學歷的價值觀而已。美國全國高校有4000所,其中250所高校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1000多所高校獲得臺灣學歷認證資格。美國高校有非常多的小學校,幾乎都是不到4000人的學院,而臺灣多數是以1萬人作為1所大學,少數的大學是以數千人的規模為主。臺灣僅有少數大學在2﹒0~3﹒5萬人,都是屬於綜合大學的多學院多系所架構。
陸生以相反邏輯相同程序,就以上所提及的相關問題和細節落實即可。我在中國大陸並無實際參與過計劃,我僅就臺灣的土木發錢單位給陸生做介紹,而陸生要在網路上找到相關報告不難,而有能力做計劃就會有計劃收入。臺灣最大的發錢單位是國科會,已經在臺灣組織改造後改制為「科技部」(政府e公務),以後應該都會一併改稱為「科技部計劃」。科技,就是「科學和技術」,英文用字是「Science & Technology」,Science比較高階,Technology比較低階,而且Science涵蓋所有的領域的高階範圍,例如:Nature Science, Social Science, Engineering Science, Medical Science, …等。交通部、內政部及公共工程委員會改制為「交通及建設部」(政府e公務),經濟部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政府e公務),都是土木工程領域有在發出計劃經費的單位。
我對於陸生在臺就業的觀點,是持臺灣重點大學碩士學位以上的陸生。我認為,特別優秀的陸生有資格取得臺灣國籍,而大陸人不把取得臺灣國籍的人視為大陸人,讓優秀的人為臺灣工作提高國家生產力,然後擴大職業訓練層級和失業救濟金的規模。我採用的觀念是美國觀念,陸生在取得臺灣護照前得審查條件發給臺灣綠卡。臺灣要削減臺灣人的升學名額,讓給大陸留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將來一併在學位取得後發給臺灣綠卡,而臺灣綠卡以在臺居住滿2年為主。若有外國學生來臺取得碩士學位和臺灣綠卡,而且有意在臺擔任教授相關職務者,建議回其本國攻讀博士學位再回臺灣謀職。此學習模式的要求目的,在於臺灣要在碩士階段檢視外國留學生的能力。臺灣想要的教授背景是持有外國學歷,其最佳解決方案就是在臺念碩士回本國念博士,然後再取得臺灣護照變成真正的臺灣人,因為臺灣就有這種學習模式的教授。
十年前,我在臺灣大學畢業前夕有無法取得學位的問題,就被認為將來有可能成為控制臺灣土木界的人。臺灣學術界普遍在學生的碩士階段,就決定是否在出國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後,能否給予其擔任教授的相關職務。臺灣人認為碩士學位階段就能做決定,僅僅是在哪一所學校取得博士學位而已,而且博士學位僅僅就是一個應徵教授的學位。至於,在攻讀博士學位階段的專業,其實也是臺灣相當看重的地方,是什麼專業領域或技術種類的博士學位,也是一件非常重要不可忽視的重點。臺灣有些專業領域人數過多,而有些專業領域卻完全沒人,將會導致國家發展遇到阻礙和技術瓶頸,就得花費非常多錢聘請外國人來協助解決。臺灣的留學模式過度集中於美國,否則就是一定會往英國的方向去留學,在國家和語言的考慮上需要再更廣泛,而留學價值觀應是「該國前十志願的邏輯」。
美國有特殊專業技術相關的教授,其實都不是在美國前30名的大學院校。若是學習的是此類特殊專業技術,應不以名校作為臺灣進用教授的標準,因為臺灣根本就不缺世界名校的博士。特殊專業技術都是低階技術居多,而臺灣很多產業都是以做加工和製造為主,所以低階技術相較於臺灣的重要性不低。臺灣購置製造機械的主因是不懂很多低階技術,所以無法製造看似簡單卻有難度的製造機械。中國大陸有能力製造該類機械,也可以斟酌是否往大陸留學的方向,因為臺灣想做低階技術的人英語不好。在土木工程裡,除了系統模板和超高強度鋼板外,臺灣幾乎沒有任何辦不到的地方。系統模板也是曾經有臺灣人在發展,僅僅是市場規模和市場價格,無法和既有的系統模板商相抗衡,所以並沒有持續的經營和生存下去。在超高強度鋼板方面,此乃是冶金技術的問題,嚴格而論不算是土木工程的範圍了。
簡而言之,臺灣土木界在工程技術上算是沒有技術瓶頸,而且臺灣有在使用系統模板和超高強度鋼板,所以臺灣在工程施工和工程設計都算是走在前頭。
Reference
大陸導師在收到信後應回覆已收到信及其意見,而申請人最佳入學準備就是盡力練考題以備考試。我曾經有發信給2位導師表示攻讀意願,但其意見表示專業方向並不適合,臺灣學生不要對於導師的意見感到奇怪,屆時就是選擇新導師重新發信等待意見回覆。我建議把完整的介紹資料製作成PDF,而學歷認證需明確告知編號碼以便於查證。臺灣有學歷認證代辦機構,要親自辦理得選擇到廈門市人才服務中心,詳細準備資料參見其官方網站廈門人才網。中國大陸非常重視在校成績,不過中國大陸採美國高等教育觀念,所以其在校成績和專業能力不切實際。我認為,臺灣學生要強調優勢和對缺點的解釋,以便於適當地表示在校成績的相關問題。此外,中國大陸採取選擇題考試已久,算是比較不能夠適應紙筆考試的模式,要是臺灣學生某些紙筆考試學科比較優秀,也是可以提出特別強調有優勢的專業。
在錄取後前往中國大陸的準備,臺灣出境限持人民幣6000元和美金10000元,而中國大陸入境限持人民幣20000元,所以從臺灣出境最多僅能持人民幣6000元。若是持美金現鈔入境中國大陸,必須是等值人民幣20000元以下的美金現鈔,但是入境後有二次換匯的匯差幣值損失,所以我並不建議持美金現鈔入境中國大陸。我不建議持太多人民幣現鈔入境,因為這樣會有被搶劫的危險性,得考慮在臺開立給自己的匯票於中國大陸兌現,就可以避免持大量現鈔入境中國大陸。此外,在學歷認證方面,得斟酌是否在大陸發展以決定先辦或後辦,否則我建議中國大陸給予緩衝時間,以便於錄取大陸高校後辦理學歷認證。學歷認證不是僅兩岸有此問題,持美國學歷或歐洲學歷回國的任何人,都得要辦理外國學歷認證方能在臺使用,所以不要以為學歷認證是兩岸才有此問題。
學歷認證的意義在於備案,因為跨國使用學歷無法查證學歷。以臺灣學生去美國留學來說,美國的大學院校必須查證前一學歷,但美國教育部僅持有美國大學院校的學歷資料,無法查證前一學歷的真實性以便於做為入學資格。所以,臺灣學生持臺灣任何一所大學院校學歷,例如:國立臺灣大學學士學位證書,都必須在美國辦理學歷認證以便於美國教育部查證,然後臺灣學生才得以順利入學美國大學院校攻讀學位。在跨國考試方面,學歷認證是要他國政府確認學歷符合考試資格,所以學歷認證就是考試資格的基本條件之一。在職場工作上,遇有工作面試機會不一定要持學位證書應徵,所以不辦理學歷認證反而是被允許的情形。中國大陸高校也是如此,其學歷要在世界各國使用時,同樣得辦理學歷認證以便於使用。十年前,除了中國大陸的北大和清華外,我實在喊不出第三所高校的校名,學歷認證不是高校有名與否的問題。
學歷認證是有範圍的學歷承認,任何國家對於任何國家的學歷承認都是如此。以現況來說,臺灣教育部承認112所中國大陸高校,已經不是幾年前初步承認的41所高校了。學歷認證的真正用意,在於確認學歷是否被他國承認,而且將根據法律途徑查證學歷的真實性,以便於備案後作為在本國使用的外國學歷。在職場工作上,即使學歷不被承認一樣可以使用,僅是用人單位對於學歷的價值觀而已。美國全國高校有4000所,其中250所高校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1000多所高校獲得臺灣學歷認證資格。美國高校有非常多的小學校,幾乎都是不到4000人的學院,而臺灣多數是以1萬人作為1所大學,少數的大學是以數千人的規模為主。臺灣僅有少數大學在2﹒0~3﹒5萬人,都是屬於綜合大學的多學院多系所架構。
陸生以相反邏輯相同程序,就以上所提及的相關問題和細節落實即可。我在中國大陸並無實際參與過計劃,我僅就臺灣的土木發錢單位給陸生做介紹,而陸生要在網路上找到相關報告不難,而有能力做計劃就會有計劃收入。臺灣最大的發錢單位是國科會,已經在臺灣組織改造後改制為「科技部」(政府e公務),以後應該都會一併改稱為「科技部計劃」。科技,就是「科學和技術」,英文用字是「Science & Technology」,Science比較高階,Technology比較低階,而且Science涵蓋所有的領域的高階範圍,例如:Nature Science, Social Science, Engineering Science, Medical Science, …等。交通部、內政部及公共工程委員會改制為「交通及建設部」(政府e公務),經濟部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政府e公務),都是土木工程領域有在發出計劃經費的單位。
我對於陸生在臺就業的觀點,是持臺灣重點大學碩士學位以上的陸生。我認為,特別優秀的陸生有資格取得臺灣國籍,而大陸人不把取得臺灣國籍的人視為大陸人,讓優秀的人為臺灣工作提高國家生產力,然後擴大職業訓練層級和失業救濟金的規模。我採用的觀念是美國觀念,陸生在取得臺灣護照前得審查條件發給臺灣綠卡。臺灣要削減臺灣人的升學名額,讓給大陸留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將來一併在學位取得後發給臺灣綠卡,而臺灣綠卡以在臺居住滿2年為主。若有外國學生來臺取得碩士學位和臺灣綠卡,而且有意在臺擔任教授相關職務者,建議回其本國攻讀博士學位再回臺灣謀職。此學習模式的要求目的,在於臺灣要在碩士階段檢視外國留學生的能力。臺灣想要的教授背景是持有外國學歷,其最佳解決方案就是在臺念碩士回本國念博士,然後再取得臺灣護照變成真正的臺灣人,因為臺灣就有這種學習模式的教授。
十年前,我在臺灣大學畢業前夕有無法取得學位的問題,就被認為將來有可能成為控制臺灣土木界的人。臺灣學術界普遍在學生的碩士階段,就決定是否在出國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後,能否給予其擔任教授的相關職務。臺灣人認為碩士學位階段就能做決定,僅僅是在哪一所學校取得博士學位而已,而且博士學位僅僅就是一個應徵教授的學位。至於,在攻讀博士學位階段的專業,其實也是臺灣相當看重的地方,是什麼專業領域或技術種類的博士學位,也是一件非常重要不可忽視的重點。臺灣有些專業領域人數過多,而有些專業領域卻完全沒人,將會導致國家發展遇到阻礙和技術瓶頸,就得花費非常多錢聘請外國人來協助解決。臺灣的留學模式過度集中於美國,否則就是一定會往英國的方向去留學,在國家和語言的考慮上需要再更廣泛,而留學價值觀應是「該國前十志願的邏輯」。
美國有特殊專業技術相關的教授,其實都不是在美國前30名的大學院校。若是學習的是此類特殊專業技術,應不以名校作為臺灣進用教授的標準,因為臺灣根本就不缺世界名校的博士。特殊專業技術都是低階技術居多,而臺灣很多產業都是以做加工和製造為主,所以低階技術相較於臺灣的重要性不低。臺灣購置製造機械的主因是不懂很多低階技術,所以無法製造看似簡單卻有難度的製造機械。中國大陸有能力製造該類機械,也可以斟酌是否往大陸留學的方向,因為臺灣想做低階技術的人英語不好。在土木工程裡,除了系統模板和超高強度鋼板外,臺灣幾乎沒有任何辦不到的地方。系統模板也是曾經有臺灣人在發展,僅僅是市場規模和市場價格,無法和既有的系統模板商相抗衡,所以並沒有持續的經營和生存下去。在超高強度鋼板方面,此乃是冶金技術的問題,嚴格而論不算是土木工程的範圍了。
簡而言之,臺灣土木界在工程技術上算是沒有技術瓶頸,而且臺灣有在使用系統模板和超高強度鋼板,所以臺灣在工程施工和工程設計都算是走在前頭。
Reference
- 政府e公務,行政院組織改造新舊機關對照表,http://g2e.nat.gov.tw/Organ/OrganContr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