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師以為臺灣翻譯日本規範,其實是日本翻譯臺灣規範做為其規範的使用。怎麼可能?臺灣同時使用美制材料和日制材料,算是全球僅有的一個特殊混用材料的國家。臺灣主要在控制工程規範的教授,幾乎都集中在臺灣大學和臺灣科大,而該類教授指導的博士後來成為他校的教授,其主要的研究工作內容幾乎就是在驗證規範。有很多是掛著NSC編號的國科會計劃,幾乎都是還沒申請就已經預約不刪減預算,而且其研究都是在驗證美國公式能否適用日本材料。日本教授比較投機取巧不做此類驗證工作,因為此類工作被認為是無實質貢獻的研究,都是逕行翻譯臺灣工程規範作為日本規範。臺灣對日本而言,算是技術輸出國,應該出乎意料之外。
臺灣在單位上有使用的差異性,包括:鋼結構採用CTS制(cm-tf-sec)、混凝土結構採用CKS制(cm-kgf-sec),若不是結構設計軟體可以預設單位,否則自然頻率一定會計算錯誤。SI制的問題在於不習慣使用此單位,否則力採用牛頓(N)算是比較恰當的方式。至於,長度單位採用m或mm,其差異性都不是很大,但要是不考慮預設單位的觀念的話,長度單位應該採用m最為恰當,否則計算結果會差31﹒623倍左右。事實上,結構設計軟體都可以預設單位,確實已經無自然頻率計算錯誤的問題,僅僅是單位習慣是否為國際普遍採用與否。若是自然頻率算錯,任何結構動力分析的力,也都將是完全錯誤的數據。
世界各國相當少有使用SI制,多數都是採MKS制和FPS制,所以採用SI制算是世界各國的理想和目標。中國大陸是使用SI制的國家,我認為算是很不錯的單位制度,但我也僅知中國大陸和德國是SI制國家。MKS制是m-kgf-sec,臺灣常用的CTS制和CKS制,就是普遍性稱呼的MKS制。在正確的國際單位解釋上,MKS制的中間用字是質量,但我不是很認同此名稱定義方式,因而乃以力作為普遍性定名的關鍵。MKS制和SI制的差異,在於溫度相差273的是C和K。我認為,SI制最好也是採用C,包括中國大陸和德國在內,實際上無人使用K作為溫度。
我在網路上找了不少資料,我發現世界各國都是採用秒(sec)來計時,所以單位制的最後一個字母應採用溫度。也就是說,臺灣採用的是CTC制和CKC制,而不少國家常用的是FPF制和IPF制。SI制的溫度改為C,而對於新SI制的長度,採用mm稱為SI2制。
MKC SI FPF
MKC m-kgf-C SI m-N-C FPF ft-lbf-F
CTC cm-tf-C SI2 mm-N-C IPF in-lbf-F
CKC cm-kgf-C
臺灣在單位上有使用的差異性,包括:鋼結構採用CTS制(cm-tf-sec)、混凝土結構採用CKS制(cm-kgf-sec),若不是結構設計軟體可以預設單位,否則自然頻率一定會計算錯誤。SI制的問題在於不習慣使用此單位,否則力採用牛頓(N)算是比較恰當的方式。至於,長度單位採用m或mm,其差異性都不是很大,但要是不考慮預設單位的觀念的話,長度單位應該採用m最為恰當,否則計算結果會差31﹒623倍左右。事實上,結構設計軟體都可以預設單位,確實已經無自然頻率計算錯誤的問題,僅僅是單位習慣是否為國際普遍採用與否。若是自然頻率算錯,任何結構動力分析的力,也都將是完全錯誤的數據。
世界各國相當少有使用SI制,多數都是採MKS制和FPS制,所以採用SI制算是世界各國的理想和目標。中國大陸是使用SI制的國家,我認為算是很不錯的單位制度,但我也僅知中國大陸和德國是SI制國家。MKS制是m-kgf-sec,臺灣常用的CTS制和CKS制,就是普遍性稱呼的MKS制。在正確的國際單位解釋上,MKS制的中間用字是質量,但我不是很認同此名稱定義方式,因而乃以力作為普遍性定名的關鍵。MKS制和SI制的差異,在於溫度相差273的是C和K。我認為,SI制最好也是採用C,包括中國大陸和德國在內,實際上無人使用K作為溫度。
我在網路上找了不少資料,我發現世界各國都是採用秒(sec)來計時,所以單位制的最後一個字母應採用溫度。也就是說,臺灣採用的是CTC制和CKC制,而不少國家常用的是FPF制和IPF制。SI制的溫度改為C,而對於新SI制的長度,採用mm稱為SI2制。
MKC SI FPF
MKC m-kgf-C SI m-N-C FPF ft-lbf-F
CTC cm-tf-C SI2 mm-N-C IPF in-lbf-F
CKC cm-kg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