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3日,我持碩士班入學考試成績單登記入學,正式成為臺灣大學的碩士班研究生。不久,我和兩位教授討論研究方向和相關議題,並決定找陳俊杉教授擔任我的指導教授。臺大土木CAE組通知7月1日到校報到,並在整個暑假上「CAE相關技術訓練課程」,而我那年暑假都住在臺灣科大的學生宿舍。在此之前。我翻遍了兩百多本臺大土木的博士論文,竟然發現臺大土木系有一種學歷不曾出現過,也就是臺灣大學土木博士和臺灣科大營建學士。我發明了「夢幻土博士」這個名詞,就是想要當上臺灣第1位夢幻土博士,也就是臺大土木系不曾出現過的學歷。夢幻土博士必須是整個路線下,全部都是以考試入學的方式升學,而且必須向下綁高雄工專結構組的學歷。高雄工專在專科四年級拆成三個班級,也就是結構組、營管組及路工組,而夢幻土博士必須綁結構組的學歷。
2002年6月中旬,我確定了陳俊杉教授擔任我的指導教授後,我也告知想在翌年8月逕讀臺大土木的博士學位。在我剛畢業初期,我以臺灣科大校友身分住在臺灣科大的學生宿舍,因為學校允許剛畢業考取研究所的校友住在宿舍二個月。我的臺大宿舍抽籤並未如願抽到,當時我詢問了臺灣科大的教官校內宿舍可以住多久的問題,然而臺灣科大教官介紹了一位臺灣大學教官,並以擔任研究生第二宿舍幹部為由取得一個床位。我的幹部工作就是發宣傳單,每次教官有宣傳單就得一間一間的丟宣傳單,並且有一次是關於居住相關資料的問卷調查。2002年8月,我從臺灣科大學生宿舍遷入臺灣大學研二舍,此後就居住於研二舍到取得臺灣大學碩士學位為止。
在2002年時,教育部有追查過二技聯考(土木類)資料,以往都是全國前41名才可以念到臺灣科大,也就是最多僅有1人不念臺灣科大。在2000年7月的二技聯考(土木類),我以全國第43名的考試成績考入臺灣科大,而當年的最後一名錄取考生是全國第46名。我的第一次兵役抽籤是海軍陸戰隊,而且是在200支籤抽5支籤,也讓國防部對此感到相當地質疑。2002年5月,我符合視力複檢變更體位轉服補充兵役,但我是在2002年6月中旬時,才告知陳俊杉教授我的夢幻土博士想法。2002年9月,在臺灣大學開學後,我的夢幻土博士想法被不少機關的高層人士得知,包括:
一、臺灣行政院教育部;
二、臺灣總統府國家安全局;
三、臺灣行政院法務部調查局;
四、臺灣行政院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五、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
六、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2002年6月上旬,我的學士論文指導教授陳生金教授,希望我可以協助一位碩士班學長的論文數據整理。我花2天的時間寫了一個小程式,幫那位學長在幾秒內解決了十幾萬筆的數據,而那位學長也就順利地應屆畢業了。同月某日,陳生金教授詢問我是否有意參加交通部計劃,並經黃慶東教授在耐震設計規範的教導和指導下完成,我相當樂意的表示要協助並參與研究計劃。我有修過黃慶東教授的工程數學(二),有次他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似乎是個曾經被研究過的困難問題,我在下課去告知他我算出來的答案。當時,黃慶東教授好像相當的驚訝,但是他很肯定的說:「你的答案是對的。」在2000年10月,我去找工程數學(一)的授課教授黃震興教授,作為我的學士論文(實務專題)的指導教授。不過,黃震興教授建議我,找剛客座回國的陳生金教授指導。事實上,我並不清楚工程數學的相關教授先後關係,是否為陳生金教授找來指導我做研究計劃的緣由。我被分配的交通部研究計劃區塊,是在寫和耐震設計規範有關的小程式,我花了3天寫完全部的程式碼,之後便是根據其他的相關要求,花了一年的時間在修修改改。
2002年8月,我原來要做的研究方向是計算破壞力學,並從陳俊杉教授那邊取得了FRANC2D,而且有去學習過邊緣偵測的影像識別相關技術。2002年11月14日,在玩FRANC2D這個小程式時,我在晚間發現了被我稱為逆向行為的概念,也就是我後來發展出來的黃慶民力學基礎概念。幾年後,我確定了黃慶民力學的理論基礎,但是我的黃慶民力學無法推翻牛頓力學。我當時想要造個可以擋一顆子彈的徽章發給自己,因為我想要學Timoshenko發出第一個徽章給自己。2002年11月,我在考慮是否退選高等結構學時,得知了這句話:「你這種學歷,修的過就過,修不過也好。」我並沒有退選,而在2003年1月時,該門科目是37分不及格。在我當時的想法裡,我有了退學的打算,但是學長說:「這是一件好事,你不需要太過於擔心才是。」從專科和二技以來,我從來就沒有在課後花很多時間,在念課堂上教授對於課程教導的內容,而是會去念課外教材或相關書籍。因此,這門課在當時對於我的信心打擊很大,我也去買了一本課程上提到的原文書來閱讀。我非常仔細的閱讀過程中,發現到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的碩士論文,竟然被引用在那本書的某一章節某一頁作為參考文獻。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的碩士論文,做的論文研究方向是「幾何非線性結構」。
2003年1月下旬,在我還沒從臺北返回臺南過農曆年前,某日傍晚我的指導教授(陳俊杉教授)打了通電話給我,告知我楊永斌教授聘的客座教授R﹒Levy教授,是國際相當知名的幾何非線性結構專家,而且有出版個人的幾何非線性結構著作。陳俊杉教授詢問我是否有意接受R﹒Levy教授指導,來一起做一個在AutoCAD下的應用程式,而此構想源自於陳俊杉教授以書籍在此軟體上實作。當時,陳俊杉教授有意讓我朝此研究方向,做為我的碩士論文的最終論文題目,只是沒有想到我花5個月就做完了。我知道我的夢幻土博士已經不可能,所以我打算退而求其次地抓好我的夢幻土碩士。事實上,楊永斌教授也是幾何非線性結構的專家,而且我在參加IASS2003的國際研討會後,才知道他在國際上是幾何非線性結構的權威之一。在2003年6月,我本來想要參加中國土木水利學會舉辦的論文競賽,但是我的投稿時間有拖延到而未參加這個論文競賽。我的指導教授碩一(上)曾經在課堂上,提過他有跟P﹒Chew教授學習過Mesh,並擁有相關研究的專業知識和背景條件。我和指導教授在研究上有爭執,我有意改做Mesh這個方向,以作為我的碩士論文研究主題。
在2003年6月下旬,國防部預備徵調補充兵役127梯,我經永康市公所詢問是否有意願服役,當時被告知的補充兵役期是35天。我在徵詢指導教授的意見後,他表示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不長就先去服役,也借了我一本計算幾何的原文書。2003年7月14日,我在永康市公所集合搭乘役男專用的遊覽車,並載往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里精北營區。2003年7月15日上午,排長宣布補充兵役127梯依法變更役期為12天,我也就在休息時間打電話回臺大告知,但是我發現這通在營內打出去的電話有奇怪的雜音。在服役期間,我有被找去講幾句有關於地震時,應該要躲在哪裡會比較安全的建議。不過,另有一位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我儘量讓對方多講一些話。此外,我當時也才發現到排長,在當兵前是念中央大學數學系。另外,我被分配一起洗澡的對象,是一位同我是在學的臺北科大學生。我在軍中知道了拆槍過程,以及課程式的聽講了解勤務補給過程,不過似乎都是讓補充兵認為自己是不用打仗。7月25日,退伍,我在搭乘役男遊覽車回到永康市公所後,也就順便在永康市公所兵役課完成了歸鄉報到。我返回臺灣大學後,也就開始了我的碩士論文研究,我花二個月閱讀了相當多的書籍和文獻。在2003年11月時,被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告知:「你已經超越我在美國學到的程度,你將來可以考慮念數學博士。」2004年2月時,我被我的指導教授第2次告知:「你將來可以考慮念數學博士。」
2004年4月中旬,我的指導教授要我慢半年畢業,不過我將我的碩士論文研究清楚的告知,他還是讓我提出了碩士學位答辯,原預定日期是在6月中旬的某日。2004年5月,我知道了學長當時講話的意思,而且我遭遇了是否能應屆畢業的危機。我肯定高等結構學不及格有助於畢業,並報考了臺大土木系的博士班入學考試,而且我的臺大土木系博士班的「研究計畫」,也成了我的指導教授有意爭取我念博士班的主因。2004年6月上旬,臺大土木系不同意讓我念博士班,轉變成是能否應屆畢業的問題了,因為臺大土木系的教授認為,我報考是要爭取應屆畢業的藉口。事實上,我確實有打算念博士班,因為我要寫出那份研究計畫,也是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才完成。當時,我的碩士論文初稿已經提出了,並被臺大土木系的教授認為無剽竊,因而連同臺灣科大所有的教授在評估,到底我是否有可能出國獲得博士學位。兩校教授的立場不是支持我獲得博士學位,而是認為一科不及格仍然有機會獲得博士學位。此外,臺灣大學教授和臺灣科大教授,要影響臺灣大學發出碩士學位的原因中,尚有在學期間參與社團的因素存在,包括以下幾項(學校+頭銜的全銜):
一、國立臺灣大學「臺大土木系CAE組網路管理員」(二年);
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灣科大電子報社總編輯」(一年);
三、國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第25屆「高雄工專新生大露營生活官」(土木科、十三科、二千人)。
2002年5月6日,我在臺灣科大系館會議室答辯獲得論文競賽第1名,並於6月8日頒發臺灣科大營建工程學士學位(B.S. Constr. at NTUST),經校長於畢業典禮上頒發最佳論文獎。我的學士論文指導教授陳生金教授,可能被徵詢是否能給我第1名的頭銜,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為了確認我的11道公式和不定向找軸法是否剽竊,已確認我的學士論文達兩校的博士學位授予程度。也就是說,我在21﹒8歲的年齡,就能獲得博士學位,而我提交的學士論文,是我的第1本博士論文。2003年7月1日,臺北101大樓主結構體完工(Wikipedia),其大量使用陳生金教授的切削技術專利(鋼骨樑柱接頭),使得陳生金教授有利於為我護航畢業。也就是說,臺大土木系為了要發出第1張無法撤銷的碩士學位,其背後在爭論支持和護航應屆畢業的教授包括:
臺灣大學陳俊杉教授(碩士學位答辯、碩士論文指導教授)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大學謝尚賢教授(碩士學位答辯、CAE組學生畢業時間下決定的教授)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大學呂良正教授(高等結構學不及格)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大學楊永斌教授(聘客座教授R﹒Levy教授)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科大陳生金教授(交通部計劃主持人、學士論文指導教授) Ph.D. Civil at Lehigh University
臺灣科大黃慶東教授(交通部計劃協同主持人) Ph.D. Civil a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我的碩士學位答辯委員,除了陳俊杉教授和謝尚賢教授外,以及CAE組的兼任教授張善政教授。十年後的今天,我不僅是採取文字說明和描述細節,我的碩士論文已經傳遍全球確認無剽竊,而不僅僅是當時採取的護航式畢業,將會造成取得的碩士學位不受到承認。況且,我的碩士論文已被Mesh領域學者審閱過,非常肯定有授予博士學位的資格毫無疑問,因為原先質疑有剽竊的動機就是當成博士論文。2004年7月29日,我提交的碩士論文,是我的第2本博士論文。在辦理離校程序後,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M.S. Civil at NTU),當時的年齡是23﹒9歲。世界各國都是採取護航就可以否定學位,否則送錢便能通過學位答辯取得想要的學位。然而,「學位」就是必須要有學位論文才行,包括學位之中最低階的學士學位,否則就不需要在課程上設置「學士論文」。夢幻土博士被兩校制止,原因就是有政治勢力的問題,而且有涉及到國家安全。
美國有80%以上的教授,都是在28歲以前取得博士學位,而且有50%以上是26歲那一年獲得博士學位(MS/PhD),也就是所謂的美國博士學位標準年齡;英國有80%以上的教授,都是在27歲以前取得博士學位,而且有50%以上是25歲那一年獲得博士學位(D﹒Phil),也就是所謂的英國博士學位標準年齡;中國大陸有80%以上的教授,都是在28歲以前取得博士學位(普博生、直博生),而且有50%以上是27歲那一年獲得博士學位(直博生),也就是所謂的中國大陸博士學位標準年齡。
臺灣大學有95%以上的教授,在32歲以前取得國外的博士學位,就是「24歲碩士畢業+2年兵役+1年出國前英語考試+5年攻讀博士學位」。臺灣持學士學位出國比例降低,其原因就是未如期出國的謀職起跳薪資較低。再者,臺灣業界已採用24歲碩士作為應屆畢業的標準,而非以往的22歲學士作為應屆畢業的觀念。我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從事過很多工程上的低階工作,而且好幾份工作都得長工時加班。2010年8月31日,我以普博生身份入學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並於2014年1月30日,獲清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Ph.D. Math at Tsinghua)。然而,我的博士學位遭受相當多人的影響未取得,以致於我為強調往後的半年未浪費時間,於博士論文增加三篇已被驗證的論文,並重新提出143篇國際期刊論文為審查依據,修正博士學位獲得日期為2014年7月31日。我提交給清華的博士論文,是我的第3本博士論文,我當時的年齡是33﹒9歲。
Ph﹒D﹒:2014/07/31
Birth:1980/08/29
以世界各國的觀點來看,我不算是年輕的博士,我也不算是優秀的博士。優秀的博士,就是要年輕,越年輕越好。每個國家都有人取得最高學歷,雖然考試升學僅僅是選擇之一,卻是最為公平的升學模式。世界各國都可以採考試升學模式,一定有人可以考上世界各國的最高學府。我講過的話,可以被查證,不能被質疑。
Reference
2002年6月中旬,我確定了陳俊杉教授擔任我的指導教授後,我也告知想在翌年8月逕讀臺大土木的博士學位。在我剛畢業初期,我以臺灣科大校友身分住在臺灣科大的學生宿舍,因為學校允許剛畢業考取研究所的校友住在宿舍二個月。我的臺大宿舍抽籤並未如願抽到,當時我詢問了臺灣科大的教官校內宿舍可以住多久的問題,然而臺灣科大教官介紹了一位臺灣大學教官,並以擔任研究生第二宿舍幹部為由取得一個床位。我的幹部工作就是發宣傳單,每次教官有宣傳單就得一間一間的丟宣傳單,並且有一次是關於居住相關資料的問卷調查。2002年8月,我從臺灣科大學生宿舍遷入臺灣大學研二舍,此後就居住於研二舍到取得臺灣大學碩士學位為止。
在2002年時,教育部有追查過二技聯考(土木類)資料,以往都是全國前41名才可以念到臺灣科大,也就是最多僅有1人不念臺灣科大。在2000年7月的二技聯考(土木類),我以全國第43名的考試成績考入臺灣科大,而當年的最後一名錄取考生是全國第46名。我的第一次兵役抽籤是海軍陸戰隊,而且是在200支籤抽5支籤,也讓國防部對此感到相當地質疑。2002年5月,我符合視力複檢變更體位轉服補充兵役,但我是在2002年6月中旬時,才告知陳俊杉教授我的夢幻土博士想法。2002年9月,在臺灣大學開學後,我的夢幻土博士想法被不少機關的高層人士得知,包括:
一、臺灣行政院教育部;
二、臺灣總統府國家安全局;
三、臺灣行政院法務部調查局;
四、臺灣行政院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五、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
六、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2002年6月上旬,我的學士論文指導教授陳生金教授,希望我可以協助一位碩士班學長的論文數據整理。我花2天的時間寫了一個小程式,幫那位學長在幾秒內解決了十幾萬筆的數據,而那位學長也就順利地應屆畢業了。同月某日,陳生金教授詢問我是否有意參加交通部計劃,並經黃慶東教授在耐震設計規範的教導和指導下完成,我相當樂意的表示要協助並參與研究計劃。我有修過黃慶東教授的工程數學(二),有次他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似乎是個曾經被研究過的困難問題,我在下課去告知他我算出來的答案。當時,黃慶東教授好像相當的驚訝,但是他很肯定的說:「你的答案是對的。」在2000年10月,我去找工程數學(一)的授課教授黃震興教授,作為我的學士論文(實務專題)的指導教授。不過,黃震興教授建議我,找剛客座回國的陳生金教授指導。事實上,我並不清楚工程數學的相關教授先後關係,是否為陳生金教授找來指導我做研究計劃的緣由。我被分配的交通部研究計劃區塊,是在寫和耐震設計規範有關的小程式,我花了3天寫完全部的程式碼,之後便是根據其他的相關要求,花了一年的時間在修修改改。
2002年8月,我原來要做的研究方向是計算破壞力學,並從陳俊杉教授那邊取得了FRANC2D,而且有去學習過邊緣偵測的影像識別相關技術。2002年11月14日,在玩FRANC2D這個小程式時,我在晚間發現了被我稱為逆向行為的概念,也就是我後來發展出來的黃慶民力學基礎概念。幾年後,我確定了黃慶民力學的理論基礎,但是我的黃慶民力學無法推翻牛頓力學。我當時想要造個可以擋一顆子彈的徽章發給自己,因為我想要學Timoshenko發出第一個徽章給自己。2002年11月,我在考慮是否退選高等結構學時,得知了這句話:「你這種學歷,修的過就過,修不過也好。」我並沒有退選,而在2003年1月時,該門科目是37分不及格。在我當時的想法裡,我有了退學的打算,但是學長說:「這是一件好事,你不需要太過於擔心才是。」從專科和二技以來,我從來就沒有在課後花很多時間,在念課堂上教授對於課程教導的內容,而是會去念課外教材或相關書籍。因此,這門課在當時對於我的信心打擊很大,我也去買了一本課程上提到的原文書來閱讀。我非常仔細的閱讀過程中,發現到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的碩士論文,竟然被引用在那本書的某一章節某一頁作為參考文獻。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的碩士論文,做的論文研究方向是「幾何非線性結構」。
2003年1月下旬,在我還沒從臺北返回臺南過農曆年前,某日傍晚我的指導教授(陳俊杉教授)打了通電話給我,告知我楊永斌教授聘的客座教授R﹒Levy教授,是國際相當知名的幾何非線性結構專家,而且有出版個人的幾何非線性結構著作。陳俊杉教授詢問我是否有意接受R﹒Levy教授指導,來一起做一個在AutoCAD下的應用程式,而此構想源自於陳俊杉教授以書籍在此軟體上實作。當時,陳俊杉教授有意讓我朝此研究方向,做為我的碩士論文的最終論文題目,只是沒有想到我花5個月就做完了。我知道我的夢幻土博士已經不可能,所以我打算退而求其次地抓好我的夢幻土碩士。事實上,楊永斌教授也是幾何非線性結構的專家,而且我在參加IASS2003的國際研討會後,才知道他在國際上是幾何非線性結構的權威之一。在2003年6月,我本來想要參加中國土木水利學會舉辦的論文競賽,但是我的投稿時間有拖延到而未參加這個論文競賽。我的指導教授碩一(上)曾經在課堂上,提過他有跟P﹒Chew教授學習過Mesh,並擁有相關研究的專業知識和背景條件。我和指導教授在研究上有爭執,我有意改做Mesh這個方向,以作為我的碩士論文研究主題。
在2003年6月下旬,國防部預備徵調補充兵役127梯,我經永康市公所詢問是否有意願服役,當時被告知的補充兵役期是35天。我在徵詢指導教授的意見後,他表示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不長就先去服役,也借了我一本計算幾何的原文書。2003年7月14日,我在永康市公所集合搭乘役男專用的遊覽車,並載往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里精北營區。2003年7月15日上午,排長宣布補充兵役127梯依法變更役期為12天,我也就在休息時間打電話回臺大告知,但是我發現這通在營內打出去的電話有奇怪的雜音。在服役期間,我有被找去講幾句有關於地震時,應該要躲在哪裡會比較安全的建議。不過,另有一位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我儘量讓對方多講一些話。此外,我當時也才發現到排長,在當兵前是念中央大學數學系。另外,我被分配一起洗澡的對象,是一位同我是在學的臺北科大學生。我在軍中知道了拆槍過程,以及課程式的聽講了解勤務補給過程,不過似乎都是讓補充兵認為自己是不用打仗。7月25日,退伍,我在搭乘役男遊覽車回到永康市公所後,也就順便在永康市公所兵役課完成了歸鄉報到。我返回臺灣大學後,也就開始了我的碩士論文研究,我花二個月閱讀了相當多的書籍和文獻。在2003年11月時,被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告知:「你已經超越我在美國學到的程度,你將來可以考慮念數學博士。」2004年2月時,我被我的指導教授第2次告知:「你將來可以考慮念數學博士。」
2004年4月中旬,我的指導教授要我慢半年畢業,不過我將我的碩士論文研究清楚的告知,他還是讓我提出了碩士學位答辯,原預定日期是在6月中旬的某日。2004年5月,我知道了學長當時講話的意思,而且我遭遇了是否能應屆畢業的危機。我肯定高等結構學不及格有助於畢業,並報考了臺大土木系的博士班入學考試,而且我的臺大土木系博士班的「研究計畫」,也成了我的指導教授有意爭取我念博士班的主因。2004年6月上旬,臺大土木系不同意讓我念博士班,轉變成是能否應屆畢業的問題了,因為臺大土木系的教授認為,我報考是要爭取應屆畢業的藉口。事實上,我確實有打算念博士班,因為我要寫出那份研究計畫,也是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才完成。當時,我的碩士論文初稿已經提出了,並被臺大土木系的教授認為無剽竊,因而連同臺灣科大所有的教授在評估,到底我是否有可能出國獲得博士學位。兩校教授的立場不是支持我獲得博士學位,而是認為一科不及格仍然有機會獲得博士學位。此外,臺灣大學教授和臺灣科大教授,要影響臺灣大學發出碩士學位的原因中,尚有在學期間參與社團的因素存在,包括以下幾項(學校+頭銜的全銜):
一、國立臺灣大學「臺大土木系CAE組網路管理員」(二年);
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灣科大電子報社總編輯」(一年);
三、國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第25屆「高雄工專新生大露營生活官」(土木科、十三科、二千人)。
2002年5月6日,我在臺灣科大系館會議室答辯獲得論文競賽第1名,並於6月8日頒發臺灣科大營建工程學士學位(B.S. Constr. at NTUST),經校長於畢業典禮上頒發最佳論文獎。我的學士論文指導教授陳生金教授,可能被徵詢是否能給我第1名的頭銜,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為了確認我的11道公式和不定向找軸法是否剽竊,已確認我的學士論文達兩校的博士學位授予程度。也就是說,我在21﹒8歲的年齡,就能獲得博士學位,而我提交的學士論文,是我的第1本博士論文。2003年7月1日,臺北101大樓主結構體完工(Wikipedia),其大量使用陳生金教授的切削技術專利(鋼骨樑柱接頭),使得陳生金教授有利於為我護航畢業。也就是說,臺大土木系為了要發出第1張無法撤銷的碩士學位,其背後在爭論支持和護航應屆畢業的教授包括:
臺灣大學陳俊杉教授(碩士學位答辯、碩士論文指導教授)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大學謝尚賢教授(碩士學位答辯、CAE組學生畢業時間下決定的教授)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大學呂良正教授(高等結構學不及格)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大學楊永斌教授(聘客座教授R﹒Levy教授) Ph.D. Civil at Cornell University
臺灣科大陳生金教授(交通部計劃主持人、學士論文指導教授) Ph.D. Civil at Lehigh University
臺灣科大黃慶東教授(交通部計劃協同主持人) Ph.D. Civil a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我的碩士學位答辯委員,除了陳俊杉教授和謝尚賢教授外,以及CAE組的兼任教授張善政教授。十年後的今天,我不僅是採取文字說明和描述細節,我的碩士論文已經傳遍全球確認無剽竊,而不僅僅是當時採取的護航式畢業,將會造成取得的碩士學位不受到承認。況且,我的碩士論文已被Mesh領域學者審閱過,非常肯定有授予博士學位的資格毫無疑問,因為原先質疑有剽竊的動機就是當成博士論文。2004年7月29日,我提交的碩士論文,是我的第2本博士論文。在辦理離校程序後,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M.S. Civil at NTU),當時的年齡是23﹒9歲。世界各國都是採取護航就可以否定學位,否則送錢便能通過學位答辯取得想要的學位。然而,「學位」就是必須要有學位論文才行,包括學位之中最低階的學士學位,否則就不需要在課程上設置「學士論文」。夢幻土博士被兩校制止,原因就是有政治勢力的問題,而且有涉及到國家安全。
美國有80%以上的教授,都是在28歲以前取得博士學位,而且有50%以上是26歲那一年獲得博士學位(MS/PhD),也就是所謂的美國博士學位標準年齡;英國有80%以上的教授,都是在27歲以前取得博士學位,而且有50%以上是25歲那一年獲得博士學位(D﹒Phil),也就是所謂的英國博士學位標準年齡;中國大陸有80%以上的教授,都是在28歲以前取得博士學位(普博生、直博生),而且有50%以上是27歲那一年獲得博士學位(直博生),也就是所謂的中國大陸博士學位標準年齡。
臺灣大學有95%以上的教授,在32歲以前取得國外的博士學位,就是「24歲碩士畢業+2年兵役+1年出國前英語考試+5年攻讀博士學位」。臺灣持學士學位出國比例降低,其原因就是未如期出國的謀職起跳薪資較低。再者,臺灣業界已採用24歲碩士作為應屆畢業的標準,而非以往的22歲學士作為應屆畢業的觀念。我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從事過很多工程上的低階工作,而且好幾份工作都得長工時加班。2010年8月31日,我以普博生身份入學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並於2014年1月30日,獲清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Ph.D. Math at Tsinghua)。然而,我的博士學位遭受相當多人的影響未取得,以致於我為強調往後的半年未浪費時間,於博士論文增加三篇已被驗證的論文,並重新提出143篇國際期刊論文為審查依據,修正博士學位獲得日期為2014年7月31日。我提交給清華的博士論文,是我的第3本博士論文,我當時的年齡是33﹒9歲。
Ph﹒D﹒:2014/07/31
Birth:1980/08/29
以世界各國的觀點來看,我不算是年輕的博士,我也不算是優秀的博士。優秀的博士,就是要年輕,越年輕越好。每個國家都有人取得最高學歷,雖然考試升學僅僅是選擇之一,卻是最為公平的升學模式。世界各國都可以採考試升學模式,一定有人可以考上世界各國的最高學府。我講過的話,可以被查證,不能被質疑。
Reference
- Wikipedia, Taipei 101,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ipei_101